市友协举办青年座谈会 探讨推动上海与日本民间交流

2020-07-29 16:34:42 作者: 市友协举办青

为更好地推动上海与日本民间交流,近日,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座谈会,邀请机关、企业、高校、媒体、智库等各界青年代表分享经验,交流建议,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创新交流手段,开拓更多吸引年轻人的交流项目和品牌。

交流会现场(郭盛麟摄)

市场化运作激发友好交流活力

“市场化运作”是交流会上嘉宾们频繁提及的一个词。21世纪经济导报记者姚瑶指出,疫情后数字化领域的合作愈显重要,中日两国可以在创业、新经济领域加深合作。

汐梦文化传媒CEO华凌磊表示,中日之间有很多共通点,如一些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双方可以以文化为载体,以影像、展览、技艺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过去的国际交流大多是政府之间和协会之间。但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交流变得更加简单。通过政府的牵线,市场主体可以自己进行项目对接,最后让民间交流变成比较市场化的合作的形式。”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蔡亮认为,社会有趋同性,那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他以中国的科幻小说《三体》在日本的畅销为例,“能让人有共鸣、有兴趣的东西,自然能打动人心。”

用对方喜欢的语境和方式去表达

“为了更好地吸引年轻人,我们是不是能够对传播手段进行一点创新呢?”座谈会上,上海市外办亚大处副处长周国荣向与会嘉宾抛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年轻一代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很长,一些传统的书籍类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够。“日本在介绍内山完造这一历史人物时就将他的故事画成了一本漫画,发放到福山市的小学课堂和图书馆的阅览室。”周国荣表示,“是不是我们也能把一些中日友好的代表性事件用漫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再通过新媒体的手段推送,让年轻一代对中日的关系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上海炫动汇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炜从事动漫行业多年。他表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注重选取对方喜欢的话题,用对方喜欢的方式、用彼此都熟悉的语境去表达。交流的内容不一定要局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介绍一些新时代的文化、现代中国的流行。此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比如tiktok,youtube等渠道去传播,往往能取得比传统方式更好的效果。

上海漫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甘峰长期从事中日动漫合作,他强调交流时要有“我们”的意识,“日本有成熟的技术,中国有生机勃勃的生活”,交流要找最大公约数,要以诚感人,以趣引人。

上海市文旅局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龚毅表示,对外文化交流要用国际性的语言,有相同的话语体系。上海的舞剧《朱鹮》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因为这部作品使用了国际化的语言,表达的是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人类共通的主题,从而能引发国外友人强烈的共鸣。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友骏则用三句话归纳了自己的观点:交流主题要同频共振,交流角度要适合双方,交流项目要注重细节。

“人”是交流的关键

上海理工大学青年教师郭丽介绍了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案例。她提出,需要有更长效性、延续性的机制,鼓励更多有情怀的人投身到对外交流活动中来。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吴宇桢提出要“新旧融合”,民间外交要交新朋友,但不忘老朋友;既要善用新的技术手段,又不能脱离古老的共同情感;上海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要注重人的纽带作用,不管是在上海的日本友人,还是已经回到国内的日本朋友,都要精心维护好与他们的联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教授对嘉宾们的建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民间交流要“持之以恒”,要建立交流的长效机制,要打造可持续的交流品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增进情感是基础。从事民间对外交流,要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了解对方“需求侧”的需求,寻找自身“供给侧”的抓手。要注重老少兼顾和传承,要与时俱进拓展新的交流工具和交流方式。

上海市友协副会长景莹感谢与会者分享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她表示,青年在中日两国交流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什么样的交流是年轻人喜欢的交流,认同的交流,愿意参与的交流?与会者的建议令我们很受启发。我们要把大家的想法融入我们友协的工作中,也要让友协的工作融于你们的工作中。世界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谐,民间交流需要人人参与,大家努力,共同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