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教科书式的救援

2020-09-02 07:02:38 作者: 一场教科书式

他和村民们救人的视频被传到互联网上。郑志的家人看到了他在河边救人的视频,以为是自家孩子溺水,火急火燎地骑着摩托车赶来。网友们感慨,幸好陶然遇到了会潜水的医生,才有这“教科书式的救人”。

参与救援的村民游刚,从微信朋友圈里发现自己上了新闻,朋友转发时为他“点赞”。他自己没转发。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是搭把手,“多亏郑医生,不然我们会游泳也不会救人。”他记得,陶然被救出水时,没了呼吸和心跳,“整张脸都是黑的”。

因为潜水救人关节处有挫伤,郑志在家休息了4天,才返回工作岗位。他到病房去看过陶然。陶然恢复得不错,虽然身体虚弱,但意识清醒,能和他对话。

事后,郑志也总结过这次救援经验。他认为,人在完全溺水后的2至3分钟,会出现心跳和呼吸停止。心跳和呼吸停止后的5至6分钟,大脑开始发生不可逆的伤害。“在溺水者完全溺水8分钟以内,紧急的施救让他脱离水体,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如果完全溺水大于8分钟以后,就算救活了,大脑也会严重受损,甚至是植物人状态。”

他的另一思考,与急救操作无关。“学校、政府每年都有不下河游泳之类的提示,但是每年还是有那么多溺水者。我们是不是该换办法了?不仅是提示,最好让孩子们学会真正的游泳,学会落水后的自救。”

中国疾控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称,2010—2015年间,溺水是1-14岁儿童的首位伤害死因。

今年5月,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游泳技能纳入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必修课。而8月,教育部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通知,要求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小学生学习游泳,一到两个学期就学会了。高中生学习心肺复苏,一周足够了,而且都会学习得很棒。”郑志说。

他还说:“一旦溺水就要碰运气,等待会潜水的人、等待医生的出现。哪有那么多巧合、好运呢?”

获救者陶然,显然是溺水者中的幸运者。8月27日,他遵医嘱转入宜宾市的医院。9月1日,他父亲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从这天起,在宜宾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了6天的陶然转入普通病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