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解决就业问题关键还在于促进经济增长

2020-07-17 12:07:20 作者: 余永定:解决

?
在今年的目前情况下,我们应该特别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配合。过去我们比较强调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在今年,由于国债收益可能会出现较强的上升压力,除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之外,央行有可能要实行中国式的“QE”,以支持财政扩张、刺激经济增长。

?
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我研究的是宏观经济,所以就只谈宏观经济。在谈宏观经济政策时,我没有谈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也没有谈金融竞争中性问题,更没有谈经济问题之外的其他问题,但我们都非常清楚地知道,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任何重要经济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离不开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与调整。例如,地**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地方官员懒政、怠政、乱作为,再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无法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

很多体制结构的改革与调整问题,当然是需要仔细考虑的。但由于我不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所以对此就不再多谈。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些问题可能比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还要更加重要。最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来说虽然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一大机会。事在人为,只要政策正确,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就依然是光明的。好的我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QA


主持人:非常感谢余教授的精彩演讲,我们在评论区也收到了很多问题,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汇总后选择了4个问题请您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是:您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理论框架中指出,第三阶段经济开始恢复增长,但是有效需求不足再次成为了主要问题,您认为我们该如何科学地刺激需求?


余永定:其实我刚才已经强调过,我们还是应该把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一个抓手,这应该说是几十年来各个国家都屡试不爽的一个经验。当经济状况不好时,大家都不愿意投资,特别是私人企业不愿意投资,为什么?因为没有什么利润机会。为什么没有利润机会?因为经济在下行。这时就需要一种外部的刺激,由外部的力量来扭转这一趋势,扭转不好的、消极的预期。那么,谁来做这个?只能是由政府来做。政府做什么呢?它只能做基础设施投资。所以,我认为关键是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当然,我们要总结2008年、2009年的经验教训,当时的4万亿刺激计划存在一系列缺陷,但不能存在问题就将过去的经验全盘否定。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期、处于下行状态时,我们需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来带动和刺激经济增长,这一基本的经验教训还是要吸取的。


如果我们认为确确实实有必要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那么资金从哪里来?我认为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财政支出。4万亿的经验教训是:虽然总共的计划是四万亿,但实际上中央只从财政支出中拿出了一万一千八百亿,占比约为1/3。我觉得这是一个经验教训。如果把融资的主要负担交给地**府,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的观点就是:第一、要搞基础设施投资,这是一个老的经验;第二、应主要由财政出钱,财政钱不够的话就发国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央行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配合这一财政政策。


我顺便谈一下,在没有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候,让央行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起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所谓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就是出现在这样一种阶段。所以,必须还是要强调财政政策,以财政政策为主,央行货币政策只是“第二个小提琴手”,起到的是配合的作用。有了这个比较有利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后,央行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改善融资环境,要把利息给压下去,不要由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产生过大的所谓挤出效应,从而妨碍私人投资。


财政扩张一方面有利于私人投资,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导致利息率上升,而使得私人投资无法跟进,这时货币政策就要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配合起来。我认为应该将基础设施投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合起来。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已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政策问题——地**府、各级政府的激励机制到底强还是不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甚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我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设计。当然,这一问题已经超出了我的研究范围,但我对于现在经济中存在的一些“不温不火”的现象,还是比较忧虑的。


主持人:感谢您的解答。第二个问题是:您提到今年我们的财政扩张力度还是比较很大的,财政支出的着力点还应是基础设施投资。近期围绕“新基建”也有不少讨论,您如何看待“新基建”呢?


余永定:我觉得现在好像不太谈“新基建”了,这也是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住在朝阳区,有一天我在朝阳区的一个比较大的马路上散步,发现街上各种各样的电线包括一般的动力线、电话线等,有上百根线缠绕在电线杆子上,它们穿过层层树木,绵延了几百米甚至几千米。这种情况我除了在印度见过之外,没有在任何国家见过。我们过去讲“地下管廊建工”,考虑能不能把这些电线埋在地底下。但如果你把这些东西埋到地底下,可能要花几千亿甚至可能是上万亿人民币。拿这么多钱去做这个事情,私人企业是不会做的,因为没什么盈利,但政府却应该做。政府接下这项任务之后,可以像私人企业下订单,这就能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仅仅在城市基本建设方面,这就是一块非常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