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身陷囹圄得解围,他到底圈了多少实力粉,太皇太后:算我一个

2020-07-24 15:34:16 作者: 苏轼身陷囹圄

1079年7月28日苏轼被逮捕,8月18日送进御史台的监狱,经过日复一日、通宵达旦的连续逼供,苏轼终于支持不住了,他承认“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诗人的作品在此时成了他最大的罪证,而主审官李定抓住他不放,御史台搜集了苏轼100多首赠送他人的诗词,要查出和他相关的所有人,最终有39人受到牵连,其中官位最高的就是司马光。

亲戚送饭错送熏鱼,苏轼以为必死写下绝命诗

苏轼入狱后,生死未卜,他已经丧失了所有的信心与希望,他知道认罪后,剩下的就是等皇帝批准杀头了,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他的儿子苏迈每天都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二人不能相见,于是他就和苏迈约好,每天送饭的时候,都要有菜和肉,如果听到外面传要判我死刑,你就送鱼,不要送菜和肉。

据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记载:有一天,苏迈外出筹集生活费,就拜托一位亲戚代为送饭,但是他却忘了交代不能送鱼这事,恰好那天亲戚送去的饭菜中正好有熏鱼,苏轼一看这菜,懵了,这一天来了,自己的死期到了,伤心悲痛下,得给老婆孩子留点什么,于是管狱卒梁成要来了纸笔,写下了两首绝命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苏轼告诉狱卒梁成一定要将这两首诗交给弟弟苏辙,然而此时的他身陷牢狱,任何文字都不可能私自送出,更何况他是因诗入狱。梁成虽然崇拜苏轼,但也不敢私自为他传信,只得上交。

最终这两首诗出现在了宋神宗的桌案上,神宗读后也很感动,神宗本人十分欣赏苏轼的才华,也是他的粉丝。他并不相信苏轼真的对他有二心,也没有迫害苏轼的企图。

御史台拼力一搏,众人纷纷救援

御史台的人一看皇帝犹豫了,就很着急,他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一天,宰相王珪面见神宗,说:“苏轼于陛下有不臣之意。”神宗问:“轼固有罪,然于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王珪说,苏东坡的《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这句诗大有问题。王珪说:龙本在天上飞,而苏轼却还要去九泉下找,这不是咒皇上、要造反吗?

王珪此话特别狠,如果神宗一旦相信,那苏轼这诗就可以让他灭族,但是神宗也是明白人,他回答说:“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

旁边的章惇说到:龙也不是天子的专称,人臣也可以称龙,神宗说:孔明被称作“卧龙”,东汉有“苟氏八龙”,难道他们都是天子吗?这话说的王珪哑口无言。

苏轼被捕的消息传开后,社会上许多人都站出来为苏轼说话,宰相吴充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宋·吕希哲《吕氏杂录》。

王安礼也上书进言道:”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论罪人。苏轼自恃才高,一旦示法,恐后世以为不能容人。愿陛下宽大为怀。” 此时,前宰相王安石也写来了求情书说道: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苏辙的《为兄轼下狱上书》最为感人: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进而动之以手足之情:“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

最大腕粉丝求情,苏轼最终获救

而对雪花般铺天盖地而来的求情奏疏,神宗受到的触动也很大。宫中的王子、公主、妃子们也都是苏轼的粉丝,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神宗面前为苏轼求情,而对宋神宗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的皇后当时的太皇太后曹氏,当时太皇太后病重,宋神宗准备大赦天下,为她祈福。

太皇太后却问:“据闻苏轼已下台狱?” 神宗答:“是,自八月迄今,已有两月”。

太皇太后:“忆及汝祖父仁宗皇帝初得苏轼、苏辙之日,回宫喜容满面,曰:吾今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惜吾不及用也。” 神宗听罢惶恐道:“娘娘勿忧,尚未定谳。太皇太后长叹一声,轻声言道:“官家大赦可免,但放了苏轼足矣。” 老太太一边说,还一边掉眼泪,神宗也跟着掉泪。-- 宋·陈凯《耆旧续闻》

对于苏轼一案神宗也并不想加害,神宗说:“朕不想深罪他,召他对狱,考核是非,不久将放出。”随即又说:“在外面,不要泄漏刚才的话。苏轼积怨太多,恐言官们因苏轼的事害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一

经过5个多月的”乌台诗案“,在众人的合力营救下,苏轼被释放了,但还是给他安了一个“讥讽政事”的罪名,最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