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三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2020-07-24 19:56:57 作者: 朱元璋:三个

历史固然是帝王将相的传记,但小人物,有时候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朱元璋,若非这三个小人物,他哪有机会成长为以后赫赫有名的明太祖,话说明太祖都没了,还会有传承两百多年的大明吗。

没有办法,小人物就是这么重要。但史书中却没有他们的名字,除了第一位汪氏还有个姓之外,其余两人,则多以友人、有人、斯人、来者等替代,没有办法,事情就能有这么尴尬,然而,谁又能忽视他们的价值呢。

一: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皇陵碑》

汪氏,没有显赫的身份,说白了,村里热心的大妈,大约跳广场舞的年纪,朱元璋家很穷,十五岁上,父母双亡,悲痛之余,有点手足无措。

正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就是这位汪氏汪大妈,天神一样的出现了。是她出主意想办法,帮朱元璋料理了父母的后事,之后呢,又打发自己的儿子,送朱元璋到皇觉寺出家。

元朝,对僧侣有优待,穷人实在活不下去,也是一种出路,当然这种事儿小孩子是不知道的,而汪大妈,就在朱元璋即将饿死的时候,帮他指明方向,让他有机会健健康康的长大。

从这个层面讲,汪氏,虽是个小人物,却应该成为决定朱元璋命运的第一位贵人。

二:有故人自乱雄中以书来招……上览毕即焚之……复旬日,又有来者告曰:“先欲觉者,不欲自为,今属他人发之。公宜审祸福,决去就”——《明太祖实录》

出家后大约安稳了三年,天下大乱,波及到皇觉寺,幸福的日子过不成了。

朱元璋不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身在乱雄之中,也就是已经造了反的友人恰到时机的寄来书信,约他一起造反,朱元璋当时大概还没什么解黎民于倒悬的雄心壮志。

他满心想的,应该只是活下去,但是,想活下去,难道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走吗?他犹豫,他彷徨,始终拿不定主意,未曾想,事发了。

身边有个小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忙去官府告了密,未曾想官府里有朱元璋的一个朋友,这位朋友,史书中称之为“来者”,就是这个这位“来者”,像水浒当中的宋江一样,担着血海也似的关系跑来告诉他。

事已至此,朱元璋是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是不咬人,日前坏了名。想不造反也不成了,局势容不得他多想,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孤注一掷的离开皇觉寺,投奔濠州的郭子兴。

而所谓的“来者”,在关键时刻推了朱元璋一把,就成了决定了朱元璋人生命运的第二位贵人。

三:一日晨旦,抵濠城,守者不察,缚而欲斩之。有人觉,报于首雄,良久得免,收入部伍——《皇明本纪》

投奔濠州也不是一番风顺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好容易走到濠州,把门的大约有点外貌协会。

一看他的形象,就果断的认为,朱元璋是元朝派来的奸细,怀疑他是奸细怎么办?

“缚而欲斩之”,抓起来就要削他的脑袋,明太祖以及大明眼看就要完蛋,历史将成另一种走向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什么奇迹?

又来了个外貌协会,史书上称之为“有人”,一看朱元璋,就觉得他丑的很有道理,都达到了器宇轩昂的程度,估摸着不是凡人,于是飞马报与首雄,濠州老大郭子兴。

郭子兴一听还有这么个人,自然是赶紧赦免,收入队伍。

从此,朱元璋的事业就正式开始了。

这就是决定朱元璋命运的第三位贵人,他们三个,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小的连名字都没留下,然而却是这样的人 ,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的作用。

由此可知,历史的进程当中,小人物从未缺席,他们,同那些大英雄一样,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皇陵碑》、《明太祖实录》、《皇明本纪》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