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堂木一拍,陈述结案词,将犯人杖打五十大板,原告退堂。每次看到古装剧中的县令审案,都会对那句"升堂、退堂"情有独钟。对情节较严重的案子,县令结案之时,都会神情严肃,或是情绪激动地训斥犯人,流露出百姓父母官的威严。
如果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又会做出何种态度呢?其实古代很多官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不苟言笑,遇到百姓之间的纠纷,他们还会做出风趣的回应。
这几位官员一本正经地搞笑,写出的结案词幽默风趣,流传至今。
第一个"案件":尼姑爱上公子哥。
清朝康熙帝时期,泉州城外有一座尼姑庵,有一位年轻的尼姑,经常进城购买各种生活补给品。这位年轻俊秀的尼姑,经常和一位书生在城门相遇。久而久之,经常"相会"的两人逐渐互生情愫。原本六根清净的尼姑,却彻底爱上了书生。一番商讨之后,尼姑决定还俗,并和书生结为连理。
然而她担心自己的身份特殊,如果嫁与书生,可能会招致流言蜚语。于是她写了一份状书,呈给了当地府衙,希望能够批准二人的婚姻。知府看过状书,笑着点头同意,接案词是:准准准,准你嫁夫君,去禅心、超凡心,脱袈裟、换罗裙,免得僧敲月下门。一句"免得僧敲月下门",更是风趣地表达出了尼姑对爱情的渴望。
第二个"案件":太监挑衅被嘲讽。
明朝魏忠贤祸乱朝政时期,朝中宦官目中无人,引起文武百官的不满。有位刚正不阿的御史,对太监零容忍,经常以各种名义逮捕审问可疑的太监。某日,有个"嚣张"的太监绑住一只死老鼠,前往官府"喊冤"。他声称这只老鼠撕咬书籍衣物,理应判刑。
御史并未被太监难住,反而笑着说:"恩,这只老鼠的确有罪,然而斩首不足,杖打有余,不如便处以宫刑吧!"自知无趣的太监悻悻离开。将太监比作老鼠,还暗讽了他们的"特殊结构",当真是高明的"回怼"。
第三个案件:苏轼嘲笑花和尚。
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为徐州太守时,判过一个有趣的案件。有一个花和尚喜欢喝酒,平时经常在城内发酒疯,将佛家的清规戒律完全抛弃。遇到路过的"美女",都会花言巧语调戏一番,言语较为粗鲁。周围的百姓对其忍无可忍,一同上去对其拳打脚踢。
鼻青脸肿的和尚便跑到太守府"鸣冤",状告几个路人故意伤害。而听闻此事原委的苏轼,念出一句结案词后,便让众人归家。"并州剪子苏州绦,扬州草鞋芜湖刀"。
众人不知何意,便找到一个秀才解惑。秀才突然笑出声,说:"这是说你们打得好!",原来苏轼所提到的剪子、绦,草鞋和刀,都是各自地方的名产,而且都需要工匠打造。将四件物品放于结案词中,便是表扬路人"打和尚有功"。不得不佩服苏轼的才学,能将"打得好"三个词,用冷笑话的方式说出。或许那位花和尚,始终都没有明白其中意思。
过于严肃的生活态度,难免有些枯燥单调。适当的幽默,可以为生活带来一丝乐趣。古代官员面对各种百姓琐事,听闻他们的家长里短,也会逐渐变得"接地气"。如果你是审案的"大人",你会作出怎样的结案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