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东线战场军事战略要地合肥:其防御体系形成、强化、弱化过程

2020-07-25 23:18:37 作者: 曹魏东线战场

次年(214)五月,孙权"礼尚往来"攻破皖城,抓获庐江太守朱光、参军董和,男女数万人,这一下,合肥城成为插入到东吴地盘的一颗尖钉,使东吴极其不舒服。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与刘备和平解决荆州问题之后,转头征东,想拔掉让人倍儿难受的"尖钉"-合肥。此时,曹魏主力部队征讨汉中,合肥城里只有张辽等将军率领的七千兵卒。此战可谓以小胜多经典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勇士,冲破围攻的东吴十万大军;还乘胜追击,在逍遥津又大败东吴军,差点活捉孙权,无奈孙权极其狼狈地退回。

建安二十二年(217),已平定汉中的曹操也来个"礼尚往来",又前来攻打濡须坞,孙权抵挡不住退走,曹操留下夏侯惇都督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驻屯在居巢。

此时,曹魏两大战场中西线的汉中、凉州等地区已平定,曹魏的战略中心移到东线,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二十六军具体为多少人,但按一个营一千人左右计算,也有二三万人驻守在居巢,且曹魏军中"总司令"夏侯惇坐镇,属下有大将曹仁,悍将张辽等等,可谓当时曹魏军中最豪华、最强阵容。

此种阵容之下,加之考虑内部山越人之患,一直奉行"实用第一"灵活外交政策的孙权,于是派遣都尉徐详出使曹魏,举白旗,曹操也点头同意,两方还重新结姻亲,暂时和好。

合肥旧城就建在施水岸边的平地上,无险可据,加之东吴军队"上岸击贼,洗足入船。"的灵活战术特点,离水路不远的旧城,极其不利于曹魏军队防守。此时,曹魏防守重地已转移至寿春,不可能派遣数量众多的守城兵。于是青龙元年(233),征东将军满宠得到魏明帝曹叡的许可之后,在距离旧城三十里的鸡鸣山麓上另建合肥新城。

搬迁后的新城,果然起到作用,同年,孙权打算围攻新城,但新城离水路太远,东吴军队足足在船上待上二十日,也不敢上岸。然而早已看透孙权心思的满宠,设置伏兵大败"上岸扬武耀威"的东吴军队。

嘉禾三年(234)五月,为了配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孙权亲率军队围攻合肥新城,但出其意料,曹叡让司马懿对付诸葛亮,自己亲率军队东征,他未至寿春,孙权知难而退,孙权一生中亲自攻击合肥共四次,均无功而返,此次为最后一次。

建兴二年(253)五月,诸葛恪率领二十万大军,征讨曹魏,东吴史上最大规模征讨战,原先打算在寿春地区扬武扬威的他,听取属下建议采取"围攻合肥新城,爆炒援军。"战术。

但苦战一个月多,未能攻下由魏牙门将张特率三千人死守的城池,加之军中疾病蔓延伤亡惨重。之后,司马孚、毌丘俭趁势率军急进,合击吴军,诸葛恪兵败撤退。由此可知,此时的曹魏防御重点已不在合肥,仅有三千人驻守而已。

正始二年(241),在寿春以南数十里芍陂发生的芍陂之战;正元二年(255),毌丘俭反叛曹魏;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反叛曹魏之举均发生在寿春,侧面反映出此时曹魏东线战场防御重点在于寿春,合肥城防御明显弱化。

由此可知,合肥城防御体系形成、强化、弱化过程也是曹魏东线战场战略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