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世事浮沉之间,有几人能出淤泥而不染,有几人面对繁华喧嚣时,仍能听清内心的声音,有几人能为了那一轮明月,仅凭一腔孤勇选择奋不顾身。
历史的长河流转,风沙飘散间,掩盖了多少悲欢,但有些人的光芒却一尘不染,于谦写了他的抱负,于是人们记住了,尽管隔着数百年光阴。
年少有为,平步青云洪武三十一年,于谦出生在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也就是如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一带。
家中可谓书香门第,几代为官,曾祖父于九思官至杭州路大总管,祖父于文明洪武年间任工部主事,不过他的父亲于彦昭却是隐居家乡钱塘,不愿踏入仕途。受长辈的影响,于谦小时候便十分刻苦的学习,立下了宏伟的志向。
同时他非常敬佩文天祥的气节,曾悬挂他的画像在作为旁边,以此提醒自己学习他的风骨。他很早便显露过人的才华和志气,在邻居逗他"红孩儿,骑黑马游街。"时,他脱口而出"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一时间震惊乡里。
与父亲不同,他渴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在永乐十九年,他考取了辛丑科进士,正式迈出了通往仕途的第一步。为官期间他在各方面都有所建树,逐步实现了一部分抱负。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起兵于乐安州,意图谋叛,于谦跟随随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被封为御史。一举击败了叛军后,在于谦一件件细数朱高煦的罪行后,朱高煦吓得不停发抖,只得自称罪该万死。
宣宗龙颜大悦,对于谦的能力很是信赖,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平反数百起冤狱。宣德五年,宣宗亲自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而于谦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赖,出任期间政绩斐然,一时间百姓爱戴,同僚称赞。明代宗时期,于谦更是受到重用,凡是官员调动,皇帝都会私下询问他的意见,而他所奏请的事情,皇帝也都欣然准奏。
一时间于谦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一些官员因嫉妒不断上奏弹劾他,也都被皇帝力排众议,全都打回了。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真正达到了儿时的期望,旧时所有的挑灯夜读似乎都有了结果,于谦注定将在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儿时一位僧人所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
夺门之变,天下冤之景泰八年,代宗朱祁钰病重,无力把持朝政,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乘机迎接上皇重拾帝位。宣谕朝臣以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大力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
王文忍受不了种种诬陷,终日愤慨,郁郁不平,于谦却很冷静,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英宗本来不忍杀了于谦,但徐有贞却频频进言:"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
最终,在正月二十三这天,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处斩,就在这座他曾用生命保卫的城池前,失去他曾热切燃烧的生命。或许是天妒英才,英雄易逝,于谦最终倒在了他想守护的一切上,但他不曾后悔,也许一句天下冤之,便足以安慰他的心。
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王振开始掌权的时候,他依靠权利作威作福,无法无天地招权纳贿。朝廷一时间陷入昏暗之中,文武百官争相贿赂王振,以求升官发财。
每逢朝会期间,想要进见王振的人,都得准备百两白银;更有甚者用白银千两去换一顿款待酒食,把酒共饮。但于谦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每次进京,都是两手空空。
明代宗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陋,曾下令宫中制造器物赏赐给他,甚至详尽到连醋菜都有,皇帝还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
于谦冤死后,朝廷下令抄家,但锦衣卫搜查发现堂堂一品大官家里却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是供奉着朱祁钰赐予的蟒袍、剑器。奉命抄家的锦衣卫看到此情此景无不落泪,感慨于谦大人的清正廉明。
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的部下,但十分推崇于谦的为人,他在于谦死去的地方敬酒祭奠,忍不住大哭。
曹吉祥对此感到很愤怒,下令鞭打他。但尽管如此,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敬酒祭奠于谦。久居深宫之中的皇太后消息不通,很多天后才得知这一消息,为此叹息哀悼了很久,一度悲愤到水米不进。
沉冤得雪,大义永昭于谦死后他的职位便空出来了,这一抢手的大官职被石亨的党羽陈汝言顶替。但不到一年,他被被人检举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达到了几万两白银。
明英宗下令查处后,铁非常愤怒的质问:"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后来,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终于获得了平反。
明宪宗成化初年,于谦的儿子于冕受到赦免得以归京,他上疏为父亲申冤,终于恢复了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
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明孝宗弘治二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