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元朝至元年间,化皮村里有一个富商,很是孝顺,但因常年在外做生意,无法服侍母亲左右。其母逝后,常感心思不宁,神情恍惚。因其母笃信佛教,加之有神僧点化,富商决定出资修建文殊寺,以补未尽孝道之憾。
该富商出资购买了建寺用的木料、砖瓦,找来能工巧匠修建庙堂,许多善男信女闻讯也纷纷捐资或者做义工加入其中。
经过一年的施工,寺庙基本建成。富商来到寺里,四处查看,只见青砖碧瓦、雕梁画柱,气势雄伟,法像稳坐,面露慈祥,端坐威严。
此时,众人看到雪白的墙壁,便向富商建议请画师作画,以表功德、以修善念。
话说真定府有个郭姓秀才,家境殷实,性情孤傲。方圆百里,提起郭秀才的画来,都是赞不绝口。
富商便将郭秀才请到家中,落座敬茶后,富商站起身来,长揖到地,将自己的心思一五一十对秀才讲出来。秀才也是个孝子,沉思片刻,详细询问其母的音容样貌后,便应允下来。但是有一个条件:一个月为期限,作画期间,旁人不得打扰。富商满口答应。
第二天,郭秀才便搬到了文殊寺。每日里,对着空白的墙壁,不言不语,坐禅一般。偶尔换个地方,也不过是换个墙面对罢了。
就这样,秀才有时静坐,有时躺卧,有时凝神皱眉,沉思不语,画画停停,停停画画,眼看着一月期限将至。郭秀才忽然朗目放光,弹身而起,笔走龙蛇,袍袖飞舞,不眠不休,两天一夜,寺庙粉墙和院内影壁上,都画满了壁画。
画毕,郭秀才把笔一扔、倒头便睡。
第二天,正好一个月期满,富商便带领众人来到庙里,一进门,就看到影壁墙上的画像,真是妙笔生花,栩栩如生。众人顾不得仔细欣赏,忙去寺里转了一圈,只见一幅幅画作,神像尊严,修眉朗目,衣袂飘飘,几欲飞升,众人纷纷赞不绝口。富商仔细观来,仿佛看到母亲的音容蕴含在画像里,不禁心内戚戚,复又感叹秀才画工精妙。
这个村子因为郭秀才的传奇作画,以及精美绝伦的壁画,后被人称为“画壁村”。
化皮村名字的演变
据新乐县志记载:化皮村原名边镇庄,唐末建庄。原村址在村东三里许。元朝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建文殊寺,墙壁、影壁上都画有神像,因此改名为画壁村。民国年间改为华壁。1929年直隶省改成河北省时,县政府出告示改村名为化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