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内禅——南宋政出私门的起点

2020-07-28 16:42:01 作者: 绍熙内禅——

中国地广物博,山川地理各成其势,五百年有王者兴,混一南北,克成一统。天道有常,君子有德,兴亡勃忽之间,会有宗室、辅弼之臣绍继国祚。这其中,尤以东晋和南宋最为出名。历代王朝,武功最盛者以东晋为首,常有恢复之志,北伐之举,且有相当成功,数度几乎归复中原。南宋则相形见绌,在综合国力比起东晋强大许多的情况下,从叔侄之国被打成了伯侄之国。南宋虽称顽强坚韧,军事却终不能有所成就,与其说是北朝之强大,倒不如说南宋王朝皇权不振,权相频出造成的。

北宋在国势尚强时灭亡

中国的皇帝制度,虽然皇帝拥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可是如何执行这些权利与平衡政治势力,需要皇帝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以至于需要帝王师制作《帝范》这样的专门学问来教导储君如何做皇帝。因为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了,皇帝并不是靠制度,而是靠个人能力来行使权利、统治国家。一旦皇帝能力不足,则往往大权旁落,皇权或被架空,或被篡夺。

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屡见史册,如南朝宋武帝时民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在隋唐时期,也经常出现宗室内部为了皇位争夺不休,以至于手足相残的故事。可是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这一个王朝的皇帝特别喜欢禅让。如果是一两个倒也不足为奇,可是竟三四个连续禅让,就成为了值得研究历史现象了。

南宋疆域:只及北宋一半

宋朝时儒学复兴,士大夫对于这种效法“尧舜禅让”的事津津乐道,对皇室内部禅让之举也不乏过誉之词,如“家风之美无如我宋”。连续几代君王都行禅让之事,以至于官场、民间都已经形成了禅让的政治舆论基础,很多大臣也在在皇位废立之间弄权自专,政出私门,官风大坏,以至于出现了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相。皇权不振,相权大张,江东士人保守有余,进取不足,严重影响了南宋的内外国策,最终南宋亡国与此也有很大关系。南宋的这种政治现象也深刻地影响了明王朝的治国理念,延续数千年的丞相制度最终被废弃。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人攻陷开封。次年四月,金人挟持着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后妃、宗室等三千多人北归,在中原则扶持了北宋前宰相张邦昌建立了大楚政权。在封建秩序的混乱中形成的革命因素,都倾向于王权。北宋遗民并不认同张氏伪政权,他们希望找到一个赵氏皇族宗室,号召天下兵马,一血靖康之耻。这就为赵构恢复宋室江山奠定了社会基础。

靖康之耻:徽宗、钦宗北狩

赵构此前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在开封城陷之前逃了出去。他在安阳附近召集了十万士兵,可是他却按兵不动,还连发数道命令,要求各军不宜妄动。这是因为赵构已经明显的意识到他做皇帝的时机到来了。如果把辛苦筹建起来的军事班底打没了,自己也做不得皇帝了。如果侥幸成功了,徽宗、钦宗之下,哪里轮得到他做皇帝?以宗泽为代表的正直士大夫群体,对赵构的诸多行径已然了如指掌,可是在张邦昌的大楚政权与赵构之间,他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不管是出于畏惧,还是出于私欲,赵构一意求和,金人只要不把宋钦宗送回来,其他都好商量。金人起初也摸不清情况,为什么在抗金形势大好的局面下,南宋朝廷一味屈膝求和。朱仙镇大捷使得女真人甚至已经准备放弃中原,撤回东北老家了。后来金人醒悟过来,宋钦宗竟然还有这般妙用。于是,宋朝在占据优势局面的情况下,与金国议和,签订了《绍兴和议》。南宋承认金人对中原的占领,还规定了如果有人越界,南宋应该遣返他们。当然,在这份和约之后,还有风波亭惨案。

风波亭惨案:南宋失去的擎天之柱

赵构做完了这一切以后,以再造和平的功臣自居,南宋的士大夫经历过家破国亡的颠沛流离之苦,对暂时获得的安稳也心满意足,只把杭州作汴州便了。他们拥戴起赵构的和平大业,对主战派持续打压,将韩世忠调离了军队。如此百般示好,换来的却是1161年,金人狼主完颜亮撕毁和约,带领60万大军南征,一路势如破竹。此时,南宋君臣马放南山,军中已无能战之将,敢战之军。赵构看到势头不妙,立刻张罗着一千人人收拾行装,只等前线败报,就要立时遁入海中避难。

虞允文等宋朝将士在采石矶大破金军,阻止了金人的攻势,随后金人内讧,完颜亮死难,金军北撤,南宋避免了亡国危机。可是,经历过这件事以后,赵构此前奉行的和平策略已经破产,他选择了禅位给太子赵昚,自己做了太上皇。

赵昚是太祖皇帝七世孙

在这里说一说太子赵昚,他后来被史称做宋孝宗,是南宋诸皇帝中少有的一个明君了。史家常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却无恢复之臣”。赵昚并不是赵构亲子,而是从太祖皇帝数千名后裔中挑选出来的宗室子弟,而且还出了五服。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赵宋王朝经常出现继承人危机,如仁宗、哲宗、高宗、宁宗、理宗皆无子,他们都是从宗室中选择子嗣继承皇位。有史家统计过,宋代皇帝的子女夭折率为45%,南宋时更高达到了65%。可见,宋朝的皇帝可能有些隐疾,都饱受身体健康情况的影响。

赵构无子,他从太祖皇帝的后裔中选择了两个皇子送到宫中作为未来的储君来培养,分别是赵鐻与赵昚。为了考察他们,赵构别出心裁,分别给两人的府中送去了10名少女。旬日之后再行检视。赵鐻府上的少女都已不是完璧之身,而赵昚却秋毫无犯。赵昚因此获得了赵构好感,被立与储君。其实最本质的原因是赵构通过此事发现赵昚为人温和恭顺,易于控制,因而得到赵构的支持。赵鐻虽然有高宗生母韦皇后、皇后吴氏、以及宰相秦桧的支持,最终还是落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