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为什么?

2020-07-28 18:54:59 作者: 大清建立二百

对于清朝历史,很多人有这样的一个疑惑。那就是清朝皇帝在朝会的时候,和大臣之间沟通、交流,是使用什么语种?

这个问题分具体时代。

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汗国时代,后金汗廷主体上是以女真贵族为主,因此,努尔哈赤使用的是女真语言(满语)。至少在皇太极时代,清朝贵族依旧不能真正意义掌握汉语——这一点,从皇太极依旧需要阅读满文版《三国演义》就可以看出来。

顺治时代,清朝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大清朝廷从割据政权开始转型为全国性政权,大量汉族士大夫见李自成政权无治国能力、南明朝政不可救药,于是开始为满清政权效劳。而大量汉族士大夫出现在满清朝廷里,导致满清朝廷出现满汉大臣并存的状态。这就导致顺治帝以后的皇帝,需要针对不同的大臣使用不同的语言。

从顺治帝之后的历代满清君王,将满语和汉语并行用于朝会之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满语渐渐地出现了不足以使用的问题:那就是词汇量问题。

我们知道:对于朝廷的发号施令,需要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来表明君王的意志,乃至朝廷的旨意。汉语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发展,这套语言体系早已形成,很多词汇是现成的。

而满语则不同。满清入关之前属于渔猎民族,渔猎民族的语言词汇主要围绕渔猎生活为核心,关于行政方面的词汇量少之又少,因此,只能借鉴于汉语。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当代世界并不少见。以韩语为例,韩语的单词分为固有词和外源词两套体系。所谓固有词,指的是韩语里面原有的词汇,而外源词则是韩语里没有的词汇,但是想要表达这种意思,于是引进外来词汇。有学者统计,韩语外源词里面,有半数来自中国。此外,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学,理工科是使用俄语授课的,因为很多物理、化学方面的名词,在哈萨克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为了教学方便,哈萨克斯坦的大学只好使用俄语授课。

因此,随着清朝统治的深入,清朝统治者依靠满语下达指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词汇要借鉴于汉语,渐渐地,清朝的行政体系对汉语产生了依赖性。

因此,到了乾隆时代,京城里的满人百姓,也开始大范围使用汉语交流,使用满语的频率出现大幅度下滑。

咸丰死后,慈禧太后掌权,有历史爱好者考证出,慈禧太后的满语水平很差,因此在慈禧太后影响下,清朝朝廷的朝会开始逐渐舍弃满语。甚至到了宣统帝时代,宣统帝只会说一个满语单词,由此可见,在咸丰之后,满语已经出现被遗弃的迹象,以至于满清末代皇帝,都不会说满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