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些宝物在哪吗?盘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那些宝物们

2020-07-29 05:32:41 作者: 你知道这些宝

17、唐【阙楼仪仗图】

《阙楼仪仗图》是懿德太子墓壁画之一,全图共两幅,分别绘于墓道的东壁和西壁,均高296至420厘米,宽976至928厘米,考古揭取时被对应分为4小幅。整个图画面壮阔,人物众多,以山为背景,绘城墙、阙楼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

图中“三出阙”,一座母阙、两座子阙,属封建帝王等级,气势恢宏,超越了太子使用二出阙的标准,显然是“号墓为陵”而依天子之礼构筑的。出檐远,斗拱比例大,使楼阙显得高大雄伟;阙楼施以红色,加上主要连接点为金铜饰件,给人以热烈奔放和金碧辉煌的感觉,巍峨的红色阙楼图,反映了皇家建筑的豪华气派和懿德太子生前的显赫地位。

《阙楼仪仗图》中,步兵、骑兵和车马队三军仪仗,它是大唐盛世最真实的图像记忆,是唐代壁画中场面最大的传世作品。这幅壁画可以说是太子大朝时的情景再现,场面之宏伟、人物之众多,为唐墓壁画所极其罕见。该图虽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但整体布局显得井然有序,阵容严整。画面色彩艳而不俗,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1、宋【黑釉油滴碗】

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黑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釉层表明布满了大小不一、呈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也被称之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黑釉中的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古人曾用“盛茶闪金光,盛水闪银光,映日透视,晶莹夺目”来称赞油滴釉器。这种工艺要求高,火候很难把握,只有在1100℃时才会出现这种结晶釉。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黑釉碗。

12、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

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国宝级文物,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座陪葬墓。这件熏炉为青铜质地,通体鎏金鎏银。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整件熏炉被分为三个装饰区域,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炉盖外侧铭文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从同时出土的“阳信家”刻铭的铜器分析,加之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这件熏炉原在未央宫,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阳信长公主。我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战国时人们就在室内放置各种熏炉,一方面净化环境,另一方面人们认为袅袅香烟就像进入了飘渺的仙境。这件竹节熏炉的炉盖形似多层山峦,云雾缥缈,再加以金银勾勒,宛如一副秀美的山景。青烟袅袅飘出,缭绕炉体,造成了一种山景朦胧,群山灵动的效果,仿佛是传说中的海上“博山”。西汉时,封建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说,博山炉就是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产生的,并在汉代广为流行。

13唐【客使图】

《客使图》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的,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穿着初唐时期的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呈三角状站立。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对,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为首一人秃顶,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身穿翻领紫袍,腰间束带,足穿黑靴,推断应是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一人面庞丰圆,须眉清晰,朱唇,头戴尖状小冠,冠前涂红色,旁边加插鸟羽,身穿宽袖红领白短袍,下穿大口裤、黄皮靴,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使节。最后一位头戴翻耳皮帽,圆脸,身着圆领黄袍,腰间束黑带,外披灰蓝大氅,下穿黄色毛皮窄裤、黄皮靴,应来自我国东北靺鞨族。这三位使者均躬身,毕恭毕敬,谦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

14、唐【打马球图】

唐墓壁画《打马球图》,也叫《唐人马球图》,1971年出土于乾陵唐章怀太子墓。因之亦可称乾陵壁画。该壁画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

《打马球图》绘于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长6.75米,高1.65米。画面上有20匹“细尾扎结”的各色骏马,骑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脚蹬黑靴。头戴幞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有纵马腾空的,更多的是数十名骑手尾随其后,亦有注目等候,随时准备加入进攻者。可谓疏密相间、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这种有机搭配,充分显示出唐朝无名画工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整个布局安排的紧张而有序,精彩而激烈,人与马皆动感十 足、栩栩如生、神乎其神、活灵活现,扣人心弦,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