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王啊,面对“春秋首霸”齐桓公,你发不发威都是只病猫啊!
三年以后,周惠王去世,他的长子姬郑顺利继位,史称周襄王。
周襄王继位,最大的功臣是谁?自然是齐桓公啦,所以周襄王对他非常好:先是发放各种奖章,又是给他一系列霸主的权力,可以全权代表周王室行事。
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
可惜好景不长,齐桓公去世之后,周襄王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
在这种背景下,那个被他爹周惠王长期偏爱的弟弟王子姬带起兵叛乱,直接把周襄王打得逃离国都亡命天涯去了。
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汜,大叔以隗氏居于温。
周襄王同样不愿意失去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于是就请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帮忙。
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周襄王终于击败了自己的弟弟王子姬带,并把自己弟弟的同伙砍了个一地狗血。
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
当然了,晋文公也不是活雷锋,周襄王复位后,就从北边拿出一块酬谢晋文公。
与之阳樊、温、原、欑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这一段是不是也很眼熟?我从周襄王他爹周惠王那里复制过来的,过程差不多,改个名字就OK!
若干年前,周惠王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东边割一块地酬谢郑国,西边割一块地酬谢虢国。
现在,周襄王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又从北边割出一块地酬谢晋国。
真是有钱任性啊!
问题是,就这种折腾法,周王室即使再财大气粗,它也受不了啊,于是周王室在衰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孤立地看某个单一的历史事件,我们自然可以居高临下地嘲笑历史当事人:缺乏政治常识,不懂得吸取历史教训。
但是,当我们把历史贯穿起来看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现,我们觉得历史当事人很愚蠢,无非是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历史当事人所面临的困境而已。
从周幽王到周惠王,八代天子都在接班人问题上摔了大跟头,实在不能用“愚蠢”或“短视”来形容,而是迫不得已。
他们的选择,已经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了,之所以会发生雷同往复的故事,那不过是历史局限性的问题,与他们本人所做出的决策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