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祥的条件太好了。
他是八旗子弟,又是官宦人家出身,亲姐姐是清王朝呼风唤雨的慈禧太后,女儿静芬又是光绪皇帝的皇后。
就他这个条件,整个清王朝也数不出几个来。
老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桂祥就是再不济,有姐姐和女儿这两层关系,他也得位极人臣,权势熏天才对。
可事实上,桂祥却很穷,穷到不得不常找由头进宫,找慈禧太后和静芬打秋风。
(网络配图)
按说,当时慈禧太后的大弟照祥和幼弟福祥都已经去世了,她也就剩下桂祥这一个弟弟了,她怎么忍心看着桂祥受穷呢?
说起来,慈禧太后当年没有进宫之前,在娘家的日子过得也相当俭省。
虽然父亲惠征是国家公务员,但由于朝中无人,再加上家中又无祖业,惠征一直在吏部担任笔帖式,说白了这是个八品文官,而且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12年之久。
虽说收入微薄,但封建社会不讲计划生育,于是慈禧太后的母亲富察氏先后生下了3子2女。
在满洲八旗贵族家中,往往不会发生重男轻女的现象。因为女儿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入宫选秀,说不准家里就因此出了贵妃皇后之类,那样一来,家里也会跟着受封得赏,门楣显赫了。
不过,在2个女儿中,作为母亲的富察氏更看好小女儿婉贞,婉贞不仅生得更好看,性格也更温婉。所以富察氏把她看作是家里的希望,对她也疼爱得多。倒是对身为长女的慈禧,常有数落和指责。
然而世事无定数,让富察氏没想到的是,慈禧却被咸丰帝看中,并得到了宠爱,而她一向看好的婉贞居然被咸丰帝“撂了牌子”。
这让富察氏很失望,也让慈禧不满意。
作为咸丰帝的枕边人,慈禧当然不甘心娘家妹子出宫回家,她渴望娘家有显赫的背景,来巩固她在后宫的地位。所以在她的劝说下,婉贞被咸丰帝指婚给了时年20岁的皇弟奕譞。
这对于娘家来说,何等显赫,对于婉贞来说,又是何等尊贵。
要说慈禧这样做全是为了巩固她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实在有失偏颇,毕竟慈禧一心一意,总希望娘家的势力越来越强。
(慈禧剧照)
慈禧不光安排了妹妹的婚姻,还给父亲惠征争取了一份荣光。
据《录副奏折》记载,慈禧入宫后,咸丰帝为了照顾老丈人惠征,特意擢升他为安徽徽宁池广道道员。这可是正四品官员,且他去的地方是个富庶之地,而且他管辖的地方多达五府一州,妥妥是个肥缺。
惠征也不客气,他上任后便想方设法地搜刮,以缓解家里的经济窘迫的现状。
只是惠征时运不济,他上任不久就赶上了太平军进攻安徽、九江等地。
而他所在的芜湖,由于清军将领只顾得逃命,所以清军几乎没有抵抗便被太平军占领。
兵荒马乱,惠征只得带了搜刮来的5千两银子和印信,以“办理钱粮”的名义,几经辗转,才在镇江安顿下来。
后来咸丰帝追究责任,有人参了惠征一本,说他临危脱逃。
咸丰帝一看,大为光火,于是下旨革了惠征的职。
惠征因此抑郁成病,不久就病逝于镇江。
也就是说,惠征在政绩上,的确是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但是在咸丰帝去世后,慈禧就马上追封他为三等承恩公,并追谥“端恪”。
对于一个罪臣而言,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无上荣耀了。惠征地下若有知,他会不会给慈禧叩头谢恩呢!
(咸丰帝剧照)
对妹妹上心,对父亲上心,慈禧对弟弟们更上心。
慈禧在朝中虽然培植了不少对她忠心耿耿的势力,但那毕竟还是外人,若是亲弟弟能成为左膀右臂,那才是贴心窝子的放心。
可是,慈禧也知道,她的大弟弟照祥性格懦弱,根本不是能玩政治的那块料,所以她只让其承袭了三等承恩公,享受爵位所带来的各项福利。
照祥就是个福薄的人,好日子没过多久,他就病逝了。
之后,幼弟福祥也撒手人寰。
这样一来,二弟桂祥便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丁。
慈禧当然要栽培他,毕竟他若能干,他做了重臣,既能给自己分担压力,也能为娘家再增光彩。
同治十三年,慈禧太后四十大寿,尽管寿典办得极为隆重,百官也纷纷致贺,但是慈禧的心里还是不高兴,为什么呢?
原来,慈禧的亲儿子同治帝重病在身,眼看就要驾崩了。
慈禧不得不考虑同治帝驾崩后,她的权力会不会也随之烟消云散。
慈禧也知道,那些忠于她的朝臣们都是骑墙派,万一她的势力倒了,那些人全都靠不住,她必须有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心腹,亲弟弟桂祥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26岁的桂祥得到了“御前侍卫”的职务。
别小看了这个职务,要知道乾隆时期的和珅,咸丰时期的肃顺可都是从这个职务上爬上高位的。桂祥只要不是太不堪,他就有机会成为政治核心圈的重要人物。
(静芬剧照)
光绪十四年,照祥病逝,桂祥承袭了三等承恩公的爵位。
同年,桂祥的女儿静芬虽然模样不好,姿态不美,但由于她是慈禧的亲侄女,所以慈禧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又做主让她做了光绪帝的皇后。
此时的桂祥,地位之显赫,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及。
于是,慈禧开始对他委以重任。
光绪十六年,桂祥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说起来,这可是件肥缺。但这也是个技术活,毕竟这涉及到全国金银货币的调控等专业问题。而桂祥一向不学无术,胸无点墨,成天只知道与一帮王亲贵族子弟们吃喝玩乐,所以他根本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