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拐点:胡汉矛盾压到极限,分裂被逼成主流,宇文泰只做小事

2020-07-30 14:28:48 作者: 统一的拐点:

在全国建立八柱国,于是鲜卑人亲近了起来,因为这与他们的八部落制是一样的。

但是,八柱国里,宇文泰自领一柱国,在其他柱国之上,而北魏皇族自领一柱,却有名无实。于是,八柱国实际就是六柱国,这就成了天子掌六军。于是,汉人也很亲近。

第三件是搞联姻。

南北朝是一个天下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都是一个大字,而宇文泰偏偏要要在一个小字上用力。

搞大融合,搞不来。但是,小融合,还是可以搞的。

复周礼,不仅有了鲜卑八部落,而且还有了天子掌六军,而更关键的是建立了一个贵族集团,也就是关陇军事贵族。

于是,宇文泰就在这个小圈子里搞联姻。表面上看是北周、隋、唐三代更替,但底层实质就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内部洗牌。而之所以能这样玩,就是因为圈子里的人都是姻亲的关系,互相娶、互相嫁。

上层搞联姻,于是民族情怀让位于姻亲关系。而底层呢?底层复周礼,胡汉一体为某个柱国或大将军的部曲开府,也就淡化了民族情怀。但是,还不够,宇文天还能继续玩。

第四件是府兵制。

除了宇文泰和元欣两柱国外,其他每柱国下设两位大将军,共十二位大将军;每大将军下设两开府,共二十四开府,也就是二十个作战单位;每开府下设团、旅、队、火等军事编制。

以此为基础,宇文泰搞兵民一体,不分胡人汉人统统编入军队,于是民族情怀让位于袍泽情义。所以,府兵制解决的不只是兵源的问题,还有胡汉矛盾的问题。

04.宇文泰为何能够成功:你们讲对错,但我会讲故事

外部,东魏虎视眈眈;内部,关中胡汉仇雠。

形势如此恶劣,宇文泰只能“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就是在烹小鲜的精细雕刻中,宇文泰试出了胡汉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成就了历史逆袭。

宇文泰改革,是比商鞅变法更有意义的事情。

商鞅变法,是在囚徒困境的战国时代,为秦战国注入了新的力量,这个力量来自于人与土地的制度整合,最终实现了中原一统。

宇文泰改革,是在囚徒困境的后三国时代,为北朝政权注入了新的力量,这个力量来自于胡人与汉人的民族融合,最终实现了天下一统。

商鞅变法大搞顶层设计,而坚韧的老秦人竟然能够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商鞅是英雄,秦人也都是英雄。所以,商鞅变法是制度改造人。

宇文泰改革,却是从底层入手、从细节着眼,四两拨千斤,做小事竟然成就了大变革。所以,宇文泰改革,是小事改变情怀而情怀改变人。

我们更愿意把这些小事称为故事,因为宇文泰做小事是为了讲故事,而故事改变了情怀、情怀才改变了人。

你们讲对错,我来讲故事。

恢复胡姓,胡人满意,因为获得了荣誉。汉人胡姓,汉人确实不满意,但汉人却能获得安全。因为胡人没有了欺负汉人的理由。

在汉人看来,是复周礼;而在胡人看来,是复八部落制。一件事却讲出了两样的故事,于是对错与否全在故事之中。

你们讲大势,我却小圈子。

大势是民族走向融合,但该怎么融合?好像是融合起来的都是仇恨,胡汉矛盾成了一个死结。

而宇文泰不讲大势,不是举国汉化也不是举国胡化,就在自己的小圈子——即关陇军事贵族,搞联姻。

融合也罢,不融合也罢,反正大家都是亲戚。姻亲天然就是契约和盟书。于是,无论胡人贵族还是汉人贵族,大家就在姻亲这个圈子里同吃同住。

上层走向融合,以上率下,举国融合就真得不是啥困难事了。因为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你们讲情怀,我做小事情。

胡人有胡人的荣誉,汉人有汉人的风华。这两伙人怎么才能混一起来?

这就需要一个比胡人情怀和汉人情怀更大的情怀,需要讲一个更大的故事。

但是,大,从来不是宇文泰的要干的事情。他聚焦于小、聚焦于事,于是府兵制。

不管你是胡人,也不管你是汉人,统统编入府兵,然后战场之上高唱:岂曰无衣。

面对敌人箭矢、面对敌人马刀,什么民族情怀,全都得让位于袍泽情谊。

府兵制三年后,西魏遭遇了玉璧之战。玉璧之战成就了韦孝宽名将传奇,但也检验了西魏府兵之顽强。

面对强敌,他们精诚合作、誓死不退。这里面不是利弊计算的问题,而是对错情怀的问题。

复周礼,一体两面讲故事;小圈子,讲姻亲故事;府兵制,讲战争故事。宇文泰是做小事的行家里手,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匈奴人。而这一切都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