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为什么采用郡国并行制?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2020-07-30 16:38:13 作者: 西汉为什么采

经济方面的利弊对比

经济方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脱贫问题,第二个是赋税问题。这两项搞不好都会让国家陷入动荡,因此十分棘手。

刘邦:诸位爱卿啊,现在是国弱民穷,怎么样才能更好解决这个问题?

爱卿a(郡县制代表):陛下,我们可以用郡县制。国家直接收税,没有中间商(藩王)赚差价。

爱卿b(分封制代表):陛下别听他瞎忽悠,郡县制的话官员都是拿工资的,谁会给你拼命干。我们应该用分封制,直接包产到户,把土地包给藩王,对藩王收税。藩王有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我们也省不少心。

爱卿a:陛下,多一层中间商就多一层差价啊。

这个经济问题理论很难证明优差,我们直接看数据。在七国之乱前西汉的人口增长率为12%,其他诸侯国的增长率都超过这一数字,吴、楚的人口增长率更是一度高达20%(数据出自《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文景时期小国要比汉中央更加富有,对于流民的待遇也是非常好的,经济、人口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出自《汉书·高惠高后功臣表》说:逮文、景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人口增长率是经济好坏的标杆,诸侯国的生育率高于汉中央,而且有关描述诸侯国富裕的记载数不胜数,这两点是证明诸侯国经济不错的最有力证据。

分封制是把土地包给了藩王,藩王会想尽办法提高经济,汉中央只是负责抽取税收。郡县制的官员是拿死工资的,人家怎么可能拼命干。从短期看分封制要好点,但是从长远看还是郡县制好,毕竟饱暖思淫欲,诸侯王有钱之后就会想要权力。其实从生产上看分封制不见得就比郡县制差多少,只不过分封制的不稳定性太大,不如郡县制。

经济发展不平衡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就拿最简单的赋税来说。

刘邦:诸位爱卿,我们现在没钱了,就收点税吧。

之后一番操作定下收税标准执行,传达后···

关中百姓:才300啊,还行,能接受。

甘肃百姓:什么?300?要命的啊,不行不行。

岭南百姓:不多说了,造反吧。

刘邦:诸位爱卿,为啥百姓对待赋税的差距这么大?

关中官员:这就是小题大做,不用管他们。

甘肃官员:我们这穷啊,百姓交不起钱。

岭南官员: 1

刘邦:那我让甘肃、岭南百姓少交点钱?

其他地方官员:不公平,不公平。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各地的人均收入都不一样,土地不同所以亩产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百姓穷富差距还是有的。郡县制如果执行一个标准,那么很容易导致穷苦百姓造反。但是如果选择性收税,那么很多百姓就会有意见。都是百姓凭啥他交税就少?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这种情况下郡县制统一标准显然不利于维稳,所以王朝一般都是初期用分封制,等经济都差不多的时候再用郡县制,当然到时候也会有一定的经济补贴。

刘邦选择“郡县并行制”的原因

秦始皇在位时期四处开拓土地,但是由于秦朝比较短命所以还未开发完毕就灭亡了,汉朝接了一个烂摊子,各地经济发展都不平衡,而且很多地方还是穷苦状态。另外政权在短期内多次更迭,人们对政策制度也十分敏感。在权衡利弊之后刘邦选择了“郡县并行制”,一方面让藩王刺激经济保家卫国,另一方面王朝也在休养生息,并且在之后不断削弱藩王的实力。七国之乱、推恩令,这些都是针对藩王的,幸运的就向汉朝这样从“郡县并行制”成功转型到“郡县制”。如果不行,那么就是建文帝的下场。让藩王颠覆明中央,然后继续向郡县制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