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物象背后的胡汉生活
——读“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系列丛书
作者:尚永琪(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齐泽克在《视差之见》中曾施施然而云:“回到故乡总能温暖我们的心房。”当然他所说的故乡并不仅仅是山水养育的出生之地,更是族群文明的根底之处。轴心时代的诸子百家滴定华夏文明枝繁叶茂的大树,继而儒家治道的汉文化和胡汉交融的大唐风尚,焕发出汉唐气象的历史光芒。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历史舞台上,在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南北河山之间,在儒家文化与欧亚文明的东西衢道之上,各领风骚的异质文明在儒家文化的大树下交融生长。中古时期的北朝到隋唐,就是在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最耀眼的东方高地,正是可以温暖华夏儿女心房的那个星河灿烂、繁花盛开的精神故乡。
当历史的繁华与尘埃都落定之后,我们当然期盼能回望那个时代的辉煌生动,回望迷迭香、胡旋舞、汗血马、曹野那姬和“胡人岁献葡萄酒”的鲜活生活场景。而文物学家、历史学家葛承雍先生五卷本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穿越而去的文化通道,使我们可以借此触摸和感知大唐世界的生活温度与精神气象。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 葛承雍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20年的漫长时光内,葛先生孜孜于以隋唐时代为中心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研究,撰著发表了近百篇被谑称为“纸上考古”的专题论文,这些论文按交流卷、民族卷、艺术卷、宗教卷、胡俑卷的分类,集结为《绵亘万里长》《胡马度阴山》《拂菻花乱彩》《番僧入华来》《绿眼紫髯胡》——其特色正在于以古代物质文明遗迹和考古出土艺术品为主要考察对象,克制冷静而意趣横生地穿梭于文献记载与文物图像之间,将知识考古的逻辑与历史场景的复原无缝隙结合,相当有效地唤醒了沉睡的历史细节和尘封的古代生活。
正如葛先生自云,他是将自己置入历史语境中,以一个古代文化遗民、古典学者文人的身份,坦然地进入中华共同体的历史场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活的唐朝在他的思考、研究与写作中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这是一个深入大唐时代的欧亚文化、艺术作品、胡俑考索、宗教审视、民族交往诸方面的相当丰富的微观世界考察,其涉及问题的丰富程度远远溢出了传统历史学研究的边界。
不能不说,这些年我们所心向往之的“回到历史现场”,在“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系列研究中,升起了细微生动的人间烟火——专业历史学研究的细致精准和大众期盼的历史鲜活度在这里各得其所。
胡人放牧图(唐)韩幹 绘
隋唐是经过魏晋南北朝分离动乱后,以亚洲中原内地为根据地,以儒家文明为核心,联合周边少数民族,吸收草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最终形成的一个多族群、多民族的“新中国”(葛先生语)。因而,此一时期“胡汉文化”交融历史的精细化研究相当重要,“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丛书的学术价值正在于此。以胡俑、胡人、胡马、胡书、番僧等为标志的南北朝隋唐时代外来文明要素,在葛承雍先生的历史植物园中,如苗如芽进而如花如树,生长成为历史学知识谱系中的重要新知——人物的、事件的、建筑的、诗歌的、造型艺术的,甚至诗俑互证、名物辨析,直至《醉拂菻》《胡人的眼睛》这样的稀缺知识和《论唐朝的世界性》《丝绸之路与古今中亚》这样的纵横论述,当然还有《崔莺莺与唐蒲州粟特移民》这样文史互证的有趣探索,以及《唐长安黑人来源寻踪》《唐长安印度人之研究》和《唐代胡商形象俑研究》这样最能彰显“胡风东来”问题的特定人群的形象构建,多维度地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唐代胡汉社会与中外交流的立体场景。
在中古时期出现的胡人,当然不是指某一个族群,而是一个分布地域广泛、民族成分复杂的群体,包括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人群。“胡人”意识是隋唐时期非常重要的多民族意识,在其背后隐藏着域内域外互动交流的潮流。对这个时代潮流的研究,既需要宏观的大势概括,更需要微观具体的滴水透视。胡汉时代的外来文明如小水滴一样融入大唐繁华灿烂的强势文化的场景和过程,被“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精细专题研究转换成清晰的慢镜头和有生活温度的历史知识。那些隐藏在墓葬壁画和石刻文字之中的艺术知识如胡伎乐、山水画、景教飞天、景教音乐、摩尼教艺术及体现在文物中的祆教痕迹、突厥习俗等,都被一项项作了细微的图文互证和考订;甚至西方文献中所记载的东方地名Khumdan(长安),也结合碑文与题刻作了恰当的辨析——这都是回到历史现场所需要的最扎实的知识基础。
八世纪《游仙窟》文本 日本京都醍醐寺藏
如何回到丰富生动的历史现场,考验的是历史描述的生动性与真实性之间的短长相应,是历史学研究的最精巧技艺。当历史学家在称颂《史记》等经典作品的文学性成就的同时,往往也在不断考订其真实性限度,这不但是海登·怀特“文学还是历史”的命题风靡一时的缘由节点,也正是“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丛书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学娴熟技艺的厚度所在。
在传统的以王朝为中心的历史记叙结构中,古代文明发展与交流的史实演进并不存在一个显性的体系性文献。因此,我们今天构建人类文明史(而非政治史或统治史)的往昔场景和面貌,往往要大量地借鉴考古学的成果。这样,如何在正史王朝中心文献的系统性背景下,恰当地解读考古成果或文物图像,穿透被久远的过往时光和年代尘封的真相或场景,就是一个相当考验文献功底和考古视野的事情,“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则正好为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