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项羽本纪》,真的是抬高了项羽,而贬低了刘邦?

2020-07-19 00:03:33 作者: 司马迁写《项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楚汉之争,刘邦只花了四年时间就战胜了项羽;而在后世的2000多年里,英雄霸王却比流氓皇帝得到了更多人的同情和偏爱。

而大多认为,这一切的开始,是因为号称写实的司马迁,却在他的《史记》中,有意偏向了项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疑点是,项羽凭什么能够进入《本纪》的行列?更有甚者,他的记载凭什么排在刘邦的《高祖本纪》之前,名列第七?

的确,《史记》中的《本纪》似乎是皇帝们专属的高级总统套房,一般人即使功业再大也是没有资格入住的。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在项羽之前,除了秦始皇,夏商周乃至于秦之先王们,都不是皇帝;在项羽之后,也有吕后以皇太后之尊名列《本纪》第九;而同时,楚汉之间的义帝熊心、刘邦之子惠帝刘盈,却没有被司马迁请进《本纪》之中。

这么多人不是皇帝,为何也能入住高级总统套房?而熊心和刘盈帝王之尊为何却被排斥在外?

看来,我们需要看看,司马迁撰写《本纪》到底秉承着什么样的原则: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在《太史公自序》的这段话中,司马迁说出了他的理由-王迹所兴。简单的说,不在乎其名号如何,曾经实际主宰过天下兴亡的人,才有资格入住高级总统套房。

我们再回过头看,熊心、刘盈没能入住,是因为虽有帝王之尊,实际主宰华夏大地的却不是他们;而夏商周的王室虽未称皇帝,却是天子,事实上的华夏主宰。

而项羽,在入关之后,凭借其巨大的威望,首尊熊心为义帝而放之于彬,次分封诸侯于华夏各地,且自立为西楚霸王,为诸侯之长(“诸侯立之。”-《太史公自序》)。

项羽之所以没有称帝,是因为他本身出身于六国贵族,是分封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因此,对秦始皇创下的中央集权郡县体系并不尊崇,不在乎所谓“皇帝”的名号,而不是他没有实力和威望称帝。

因此,毫无疑问的说,在秦亡之后、汉兴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项羽才是华夏大地上真正的主宰者。

所以,按照司马迁的标准,项羽和吕后写入《本纪》是一个道理,熊心和刘盈不写入《本纪》也是同一个道理,并没有偏向项羽的成分。

至于为何项羽的记载在刘邦之前,更不是贬刘尊项,而是因为“原始察终”四个字:项羽主宰天下的时间在刘邦之前,根据时间顺序排列,本应如此。

当然,如果非要说,司马迁的确也可以不将项羽写入《本纪》之中,而写入《世家》或者《列传》。

虽然在司马迁的规则体系下,进入《世家》的标准是股肱之臣、忠信奉主之人;进入《列传》的标准是立功名于天下。

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但很明显的是,春秋时的诸侯们和秦末的陈胜是被写入《世家》的,而偏远诸侯和那些不为皇帝臣下的杰出人物是被写入《列传》的。

毕竟,项羽没有一统华夏。如果把项羽当做诸侯之一,或者当做立功名于天下的枭雄,虽然显得十分勉强,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换句话说,司马迁是可以做这个选择题的。那么,他为什么选择了让项羽进入《本纪》呢?

有人说,那不就是为了抬高他的地位吗?

或许不尽然。

因为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对手,打败一只老虎更加值得敬佩呢,还是一只鬣狗?当然是森林之王老虎的对手更加值得尊敬,不是吗?

而在刘项之间,刘邦战胜项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那么同理,与其贬低项羽,让刘邦的胜利看起来毫无价值;不如抬高项羽,这样更能体现刘邦的雄才大略。不是吗?

所以,让项羽进入《本纪》,承认项羽是曾主宰天下的人物,是为了衬托刘邦的更加不凡:刘邦连这样的对手都能打败,进而入主天下,如果不是雄才大略、天命所归,还会是什么原因呢?

而且,项羽本人虽然被写入《本纪》,但项羽麾下的大将们却没有机会名列《史记》。

诸如陈平眼中项羽的“骨鲠之臣”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却连一篇与别人合住的列传都没有。而项羽麾下地位并不低的曹咎、蒲将军等人,更是只能找到十分零星的记载。

那么,是不是刘邦手下也一视同仁呢?显然不是,刘邦手下的大将谋士,《世家》里占了5个,《列传》中单独或合篇的更是数不胜数。

如果真要抬高项羽,龙且、范增之流,至少写一篇单独的《列传》不成问题吧?而偏偏,他们没有,但项羽麾下转投刘邦的英布和季布,却赫然列于《列传》之内。

这也足以说明,司马迁将项羽写入《本纪》并是为了抬高项羽,反而是为了衬托刘邦。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