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铜鼓、铜车马,贵博青铜文物的斑驳之美

2020-07-19 17:48:06 作者: 铜镜、铜鼓、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满堂之坐,视钩各异”的记载,在贵州省博物馆中,就有鲵鱼形、牛头形、飞鸟形和鹅头形多种铜带钩。无论是铜车马、铜釜、铜灯、铜剑、铜镜或铜鼓等,这些馆藏青铜文物,都透着泥土久来侵蚀的斑驳之美。

今年是贵州省博物馆建馆62周年。不久前,酝酿已久的《征途——贵州省博物馆建成六十周年纪念专集》正式出版。“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经授权刊发书中《馆藏青铜器》一章。

半世纪的考古发掘,在贵州广袤的土地上,发现早起石器时代,晚至清代的为数可观的文物。贵州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的绝大多数均来源于地下发现。这些文物中,以两汉时代的墓葬出土为主,它们体量悬殊,视觉感受殊异。从制作上看确实不乏让人产生欣喜的物件,或精巧,或细腻,或粗犷,或独特。

一、馆藏青铜器的组成及特点

青铜文物的馆藏数量逾千件。从器物类别上看有车马模型、釜、灯具、摇钱树、鼓、兵器、錞于、镜、钱币、带钩、俑等。这些馆藏的青铜器,在形制上大都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或与周边青铜文化有着关联。今天来看这些文物,除了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之外,若按它们的艺术价值来审视,一部分可视为有着纯粹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是古人创作的青铜雕塑,如铜车马、摇钱树、铜俑这些文物。另一部分是实用性物品,但经过精妙的美术设计,可视为工艺美术品。

二、代表性文物点评

对于上述的两类馆藏青铜器,在此,我们各选择一些亮点的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着重介绍。

图1东汉铜车马

属于前一类的在兴义万屯汉墓中发掘的“铜车马模型”,长1.12米、高0.88米(图1东汉铜车马)。除了车与马的造型具有极高的可赏性外,在制作上分段构造的精湛工艺,也令人啧啧称羡。马的制作是将头、耳、颈、身躯、尾、四肢等分成十一段来铸造。车的结构分驾马、轮轴、车箱与蓬盖三部分,众多的部件采用了扣接、焊接、铆接、子母口套合四种组装法,并且还运用了压花、鎏金等装饰工艺。马的造型昂首嘶鸣,迈步向前。论造型,它与甘肃武威汉墓中出土的青铜走马,均呈张嘴露齿,引颈作嘶鸣,并两耳直立,尾部上翘,迈左前肢行走状类似,与四川彭山汉墓中出土的陶马相比较,更令我们惊诧的是两者如同“孪生”,看那脖颈的弯曲,嘴咧开的程度,一条前肢迈开而蹄尖立地的状态,以及整体向上而又略有弯度的翘尾,近乎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陶马躯体更为丰满些。兴义出土的铜车马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它产自何方,是外来传物,抑或是本地“土产”,或许在当时,制作者们受风习、审美上的相互影响,而出现造型上的趋同性。

那些附有美术设计的实用物件,在馆藏青铜器中占多数,在这些物件上的那种与实用巧妙构合的艺术想象,使之在与其他省区发现的同时代相类物件比较时,亦毫不逊色。

首先谈谈馆藏的带钩,在我国历史上,始于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而盛行于秦、两汉的,以铜质占多数的衣服上的带钩,在满足于腰带两端带头相勾结的基本功用之外,充分彰显了制作者的创思,精工细作,镶金嵌玉,造型异呈。司马迁的《史记》中,便有“满堂之坐,视钩各异”的记载。因为功用上的需要,它们无论做成何种造型,多呈弧形,并且有钩有钮。

图2鲵鱼形铜带钩

馆藏“鲵鱼形铜带钩”,在威宁中水地区西汉墓中出土,长10厘米,宽3.5厘米(图2鲵鱼形铜带钩)。其形大致如摇头摆尾游弋的鲵鱼,故而名之。古人把这件鲵鱼造型的带钩,做成头大身粗,尾长而渐细,上翘弯曲恰好成钩,构思巧妙!鲵鱼——民间俗称“娃娃鱼”的鱼种,原本在贵州的山溪河流中并不少见,以它的模样巧制的带钩,至今在其它地方的考古发掘中还未见有报道,仍可视为是一件孤品,由此,我们也很自然地将其当成“土特产”,是汉代生活在贵州这方地域上的古人所制。带钩上阴刻“日利八千万”五字隶书铭文,这是一句充满着商贾气息的吉语。从书法的角度看,不是出自于精擅书法的人士之手,字迹大大小小,刻画时率意而为,这几字或许为了表达佩戴人内心祈求财源滚滚的商业愿望。

威宁中水汉墓出土牛头形铜带钩

还有一件同墓出土的“牛头形铜带钩”,以牛头造型制作带钩同属罕见,馆藏这件带钩造型夸张,分居牛头左右的大弯角,上翘成弧形,如此地夸张牛角部分,仍包含有对实用便利方面的考虑,左角背中部的圆形钮,与右角相应位置的钩首,两者同处一侧面,妙处是使腰间带头勾结处,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微微张着嘴的水牛头。角背的钩钮,既保持带钩作用,又无碍牛头造型的美观。

还有一件发现于这座汉墓中的“飞鸟形铜带钩”,长仅7厘米,展翅飞翔的小鸟儿形状,头部弯曲成钩,双爪紧贴腹部,双翅排列的羽毛,以线刻纹样来表现(图3飞鸟形铜带钩)。

图3飞鸟形铜带钩

同样值得一提的精巧之作——赫章可乐汉墓出土的“鹅头形铜带钩”,长12.8厘米。金银错工艺是在青铜器表面凿刻出浅槽图案,再将金银丝截作点或线,挤入槽内,捶轧后,以错石错平,产生辉煌华丽效果的装饰技法,被用于这件带钩的制作中。它,钩端纤细,形似鹅头,在钩身上错金错银,并以细线镌刻来表现鹅的嘴、眼、头羽及各类纹饰,在嵌金嵌银的工艺之外,还在纹饰之间排布了八枚绿松石。这些以动物为造型的小巧物件,在制作上完成了它们应具备的基本功用后,在造型以及修饰上,构思歧出,形态各异,归根到底,是缘于求美心理。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