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取黔中,白起打鄢郢,楚国在大趋势下无可避免地沦落

2020-07-20 13:21:30 作者: 司马错取黔中

白起心中的恶魔出世了

结果,那一年,汉江水大。白起望着涛涛汉水,想到了办法,先是在鄢城四周的关键地势筑起了高坝,蓄池拦水,并自汉江修筑了达到鄢城的一条长渠。等水达到一定程度,白起下令开始放水。

秦军开渠灌城,鄢城的城墙东北角经河水浸泡后溃破崩塌,汹涌的洪水将鄢城变成了泽国,死伤军民达到了数十万,楚军精锐尽丧,城中到处漂浮着尸体,鄢城随后被秦军占领。

题外话:白起挖掘的这条杀人渠,后来被开发利用,被称为“白起渠”,成了宜城百姓耕种的水利保障,宜城也因此成了鱼米之乡。

淹死几十万楚军和百姓之后,白起攻克邓、鄢城。楚国国都郢的门户洞开,白起原地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了新得的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

失去了屏障,楚国危险了

鄢城休整之后,白起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今湖北宜昌西),扼住长江口,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这次势如破竹,毫无悬念地攻陷了楚国国都郢。这个楚国的国都,千年名城,却没有拿出点像样的抵抗,委实有点说不过去。他的另一个名字叫江陵,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座城市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刘备借荆州其实就是借这个江陵。

当然,也不能全赖楚国人民保卫首都不够积极,毕竟在那个时代,遇到白起这尊杀神,谁都是白给。最大的幸运便是躲开他。

拿下郢都后,白起往西又打到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烧了楚国的祖坟(真缺德),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向南再次的拿回了黔中郡。

这次白起将整片占领区连成了一片,扫平了整块汉江平原,设立南郡、巫郡、黔中郡。

楚国丢掉了半壁江山

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并迁都于此以自保,相当于向秦国承认,让出了半壁江山。白起仅仅用了几万人,将楚国打的迁都避祸,让出了经营了数百年的渔米之乡,汉江平原。

此战过后,白起因功高,被封为了武安君。但战争历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事,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就是因此悲愤投江了。

屈原值得纪念

屈原后来成为湖南两大文化名片之一,确实是因为这个人值得尊敬。他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国家命运操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屡战屡败,改革失败,劝谏失败,抵抗失败,但即便是失败了,被放逐了,他的心里永远装的是“国家兴亡、人民疾苦”。

在战国那个“忠”还不那么常见的时代,屈原的“忠”是难能可贵的。无论哪个时代,历史给忠臣的评价都很高,比如说屈原,比如说关羽,这俩盖棺定论时都是失败者,但都是忠的感天动地。

有时候,很多坚持并非没有意义,而是要把话筒交给了时间。屈原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

有这样一种人,他在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不合时宜,干什么都显得那么突兀,那么多余。但是,一当这个人真正离我们而去,你会发现这个人其实是最不多余的。所以,我们真的要学会珍惜自己身边那些让自己感觉很不爽的“忠”人。

屈原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感动了当时和后世的子子孙孙。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也因此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开来了。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