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即使戚继光重生,也无法战胜努尔哈赤,因为明朝这棵大树,已经烂到根了。戚家军并不是没有和后金精锐打过仗,浑河一战,戚家军陷入重围,以全军覆没的代价,造成了后金军队巨大伤亡,被称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但这场血战,依然是输了,浙江的戚家军,四川的白杆兵,上万的精锐无一生还。他们面对着,并不只是后金的精锐骑兵,也面对着萧墙之祸。
浑河血战,戚家军的绝唱加强版戚家军横空出世
戚家军的特殊之处在于,即使戚继光死后,依然保持着强悍无比的战斗力,甚至超越了江南对战倭寇时期的戚家军。
在戚继光的苦心经营下,戚家军成为一支非常专业的队伍,他们有着一套完整的战斗方法,就如同“萧规曹随”一般,后来的戚家军将领,只要按照戚继光的练兵规则进行训练,戚家军依然是一支强悍部队。
在北方,戚继光在面对蒙古骑兵的骚扰,他将戚家军的战术进行进一步升级,从原来的步兵运动战为核心改为车步骑混编,防御进攻一体化的战斗模式。升级版戚家军,以战车为依托,强大的火器为核心,骑兵作为掩护,进退有度,让蒙古骑兵吃尽苦头。如果说,在对阵倭寇之时的戚家军,缺乏对阵骑兵的经验,如今的戚家军,绝对是骑兵的噩梦。
如此强大的队伍,从理论上讲,是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一支骑兵部队。而在浑河之战中,戚家军表现出令人恐惧的战斗力,女真的骑兵,几乎要溃退,但最终,还是输了,一场惨败,让戚家军推出历史舞台。
戚继光塑像汉奸、怂包主导战争的结果
浑河之战,到底输在什么地方,不是勇气,不是战斗意志,不是将领水平,也不是敌军有多么强悍,而是输在了明朝内部,输在汉奸和怂包之手。
历史记录了这样一个奇怪情况,当四川的白杆军正在与后金主力展开决战之时,炮声响了起来,开炮的人,是李永芳,而炮弹落在的地方,不是后金的骑兵阵营,而是明军的阵营。抚顺的守将李永芳叛变了,而且调炮打向自己人,于是,这支精锐,在内外夹击之下,全军覆没。
只剩下戚家军,面对着数万后金军队的包围,戚家军依然没有慌乱,而是按照日常操练的方式,利用车阵,火器,弓弩,以及鸳鸯阵,和后金骑兵展开血战。努尔哈赤的骑兵虽然凶悍无比,但对阵训练有素的戚家军,依然没有胜算。顽强的戚家军战士,完全有机会来一个中间开花,取得浑河之战的最后胜利。但问题是,援兵迟迟不来。
援兵在哪呢?史料上的确记载了一支数万的军队火速来援,然后,他们面对着皇太极的数千女真骑兵,就怂了,数万人被数千人击溃,再也没有战斗的勇气。
没有了援兵,弓箭用完了,火器弹药用完了,车阵被踏破了,戚家军利用鸳鸯阵进行最后的血战,援军依然没来,女真军队万箭齐发,这支明朝最传奇的军队,全军覆没,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明末形势图英雄的土壤
戚继光是英雄,但英雄需要英雄的土壤,戚继光是幸运的,在朝廷里,有赏识他的张居正,在地方,有信任他的胡宗宪,有俞大猷、徐渭这样的战友,有悍不畏死,万众一心的义乌战士。这是戚继光成为英雄的土壤,所以,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无敌于天下。
浑河之战,戚家军依然无敌于天下,但土壤变得干涸无比,只剩下戚家军一腔热血,孤军奋战。他们依然是英雄,但不是辉煌的英雄,而是落寞的英雄。
如果是一场公平的决战,努尔哈赤绝对不是戚继光的对手。但这个世界上缺少的,就是公平。努尔哈赤最终还是赢了,但赢得并不光明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