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是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他是夏朝的建立者。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所以,禹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天子。
因为禹有很多卓越的功绩,所以,禹又被后人赞誉为:大禹、夏禹、帝禹、神禹。
禹的最大功绩在于治理水患。
传说禹出生在汶山石纽地区,也就是现在四川省北川县。
第一、大禹治水、引洪入海
5很小的时候,禹跟随父亲鲧向东方迁移,来到中原地区。
距离现在4000多年前,中原地区洪水泛滥,水患灾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愁苦不堪。
尧命令鲧治理水患。
鲧在水的下方修筑堤坝,也就是用障水法治水,但是,水却越聚越多、越淹越高。
经过九年的努力,鲧也没有平息洪水灾祸。
尧改任禹为司空,司空是一个官职,继续从事治水工作。
尧召集德高望重的一些人,共同商量如何治水。
禹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变治水方法。
以前筑堤堵水,禹改用疏导何川治水的方法,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疏通了很多大河。
他带领百姓逢山开山,疏通水道,将汹涌的洪水,导入江河,再引入大海。
著名的成语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源自大禹。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子娇新婚不久,便扛起大锹,告别妻子,外出治理水患去了。
有一天,禹经过自己家门口,听见妻子生产、小孩哇哇大哭的声音。
本想进家看看,可是,想到开山导水刻不容缓,就放弃了回家的念头,继续与百姓一起去治理水患。
第三次经过家门口时,禹的儿子启已经知道叫爸爸了。
禹的母亲抱着孙子启,看见儿子禹经过家门口时,叫启喊爸爸。
禹很想回家看看母亲与妻儿,但因为治水紧张,也就没有停下脚步,最后只是向母亲和妻儿挥挥手,继续踏上治水的征途。
这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
大禹治水留下最伟大的工程应该是龙门。
那时候,龙门山以南地区洪水泛滥,到处都是水天泽国。
为了让百姓能够生活,大禹率领百姓疏通九河、引导百川,龙门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凿的。
在一本古书典籍《越绝书》中记载了这件事。
第二、涂山之会、禹建夏朝
由于治水拯救了民众,大禹深得百姓拥戴,也获得了舜帝的信任。
舜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
禅让就是指统治者生前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人。
禅让天子之位后,有一次,舜去南巡,途中逝世了。
禹为舜治丧三年。
三年后,禹把天子之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避居到一个叫阳城的小城里。
但是,天下的诸侯都不去拜见商均,而是赶到阳城朝见禹王。
在诸侯拥戴下,禹只得登上王位,建立国号为夏,禹仍然居住在阳城。
建立夏政权后,大禹在涂山召集诸侯开会,他想借涂山之会,检讨自己的过失。
正式开会的时候,大禹身穿法服,手执玄圭,站在高台之上。
四方诸侯按照自己国土的方位,分两列站立,一齐向大禹行跪拜大礼。这是古代最隆重的拜见之礼。
站在高台之上的大禹,向诸侯跪拜答谢。
礼仪结束之后,大禹向四方诸侯说:
“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今天召开这个大会,目的是希望大家指出我的缺点,使我能够改正。请大家当面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我必定洗耳恭听。”
参加会盟的诸侯,看到大禹如此谦逊,都认为他是受命于天。原来还有意见的,现在都被折服了;原来还持怀疑态度的,现在所做的疑虑全部消除了。
那些没有及时参加涂山大会的诸侯,听说之后,也都对大禹崇拜有加。
轰轰烈烈的涂山之会就被认为是中国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都城在阳城。
阳城位于现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告成镇王城岗。
第三、划定九州、铸造九鼎
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大禹走遍天下,对全国各地的地形特征、习俗风貌、物产珍品都了解得十分清楚。
涂山大会后,为了便于管理天下,大禹将全国划定为九州,并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规定了各州需要进贡的物品。
大禹所规定的九州分别是: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
除了划定九州外,大禹根据距离天子远近,还规定了“五服”。
五服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
甸服再向外五百里叫侯服;
侯服再向外五百里叫绥服;
绥服再向外五百里叫要服;
绥服再向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服、侯服、绥服,因为距离天子远近不同,需要进贡的物品、负担的劳务也就不同。
最外层的要服、荒服,自治权力相对较大。
涂山大会之后,天下诸侯都对大禹无比崇敬,他们每年都到阳城进贡珍贵物品。
当时,最珍贵的物品应该是金属铜。
看到诸侯进贡的铜越来越多,大禹想起了从前的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