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为何三大重要战役,号称百万大军的一方总是战败

2020-08-02 07:47:22 作者: 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中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古代打仗可不像现在,有着很多收集情报的现代化工具,古代除了派出间谍收集情报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尤其是打探敌军的军队数量,一般都是军事机密,不是那么容易打探到的,只能根据军队埋锅造饭的数量或者军队行军的大概阵势来估算敌方军队数量。

同时,为了威慑敌人,一方在对外号称军队数量时,往往是不要命的夸大数量,比如史记中记载刘邦与项羽在鸿门对峙时,刘备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项羽有二十万人,号称四十万,这都是夸大一倍,还算少了,而在三国时期,对外号称夸大军队数量是很普遍的事。

三国演义

比如官渡之战,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袁绍只有11万军队,其中十万步兵,一万骑兵,但在三国演义中,对外号称百万大军,这简直是夸大十倍,完全属于夸死人不偿命的那一种,而曹操一方真正参与官渡之战的不过是三四万人而已,而在三国演义中被夸大为20万人,同样是夸大了五六倍。

军队数量多只表示实力强,但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不是实力强就一定会赢的,否则战争不用打了,直接比实力强弱就行了,但在中国历史中,非常奇怪的是:以弱胜强的战争看起来似乎比以强胜弱的战争更多,而且更有名。

比如说秦末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都是以弱胜强的战争,而只有垓下之战是以强胜弱的战争,以弱胜强的战争多于以强胜弱的战争,那么官渡之战为何是曹操一方胜,而号称百万大军的袁绍输了呢?

刘备、孙权、曹操

第一个原因是:袁绍不懂用人。

袁绍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袁绍不能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比如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但有勇无谋,袁绍却让颜良、文丑担任前锋,却不把张郃、高览这样有勇有谋的将领担任前锋,用荀彧的话说就是:田丰强硬而经常冒犯上级,许攸贪财而不明智,审配专权而没有谋略,逢纪果断而没有重用。

第二个原因是:袁绍内部不团结,总是内讧。

袁绍手下的人才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来自不同的家族,就会有些矛盾,并且袁绍不能团结手下的大家族,反而让这些人彼此争斗,比如郭图经常诬陷田丰,田丰最后被杀也是因为郭图的诬陷,袁绍却不能准确地判断手下人的意图,做了昏庸的决定。

曹操与袁绍

逢纪、审配与辛评、郭图一派不和,袁绍去世后,两派各自拥立袁绍的一个儿子,曹操还没有打过来,自己家里就打开了,这就是严重的内部争斗,敌人还没有被打败,自己就因为内部斗争而四分五裂,很容易就被曹操打败了。

第三个原因是:许攸叛逃。

许攸因为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押,于是许攸就投降了曹操,把袁绍存储军粮的地方告诉了曹操,这样曹操就轻易一把火烧掉了袁绍的所有军粮,没有粮食就动摇了军心,军心一乱就兵败如山倒,许攸投降是曹操在官渡取胜的转折点。

而三个原因中,没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人多或者人少导致的胜利和失败,所以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与人多没有关系。

官渡之战

再说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百万大军了,比如赤壁之战前的长坂坡大战,赵云一个人面对百万曹军怀中抱着阿斗还是逃出包围圈,而张飞据水断桥,又阻止曹军的进一步追击,就算是赤壁之战中,曹操真实的兵力不过七八万人,只比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多了二三万人而已,而且这其中还有一大部是刘琮投降的军队。

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随后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了一系列的计谋给打败了,有诈降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火攻计,周瑜用火攻再加上诸葛亮借来了东风,终于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水军,曹操狼狈逃走,在华容道被关羽放了一马才成功逃走。

那么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曹军当时已经有瘟疫流行,又不懂水战,再加上曹操当时又骄傲自满,听不进劝,所以才导致失败的。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写得非常精彩,是双方斗智斗勇的一个过程,曹操因为骄傲自满,总是迟了半步才发现自己中计了,这就造成号称百万的曹军失败,这同样与军队数量多少没有关系,况且是水战,军队数量再多也没有用,长江江面上只有那么宽,只能摆那么几艘船,谁的水军更熟悉更厉害,谁就能取得胜利, 所以最后是周瑜赢了,曹操败了。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主动发动的战争,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号称七十万军队伐吴,实际上刘备的军队数量只有5万人,这其中还包括蛮族沙摩柯的一万蛮军,而东吴陆逊用来抵抗刘备的军队,和刘备军队数量其实是差不多的。

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有三个:

1、八百里连营,拉长了补给线。

八百里连营只是说刘备深入荆州境内八百里,而不是说刘备的营寨有八百里,刘备从一开始发动战争,一直很顺利地打进了荆州,然后推进到夷陵附近,这时是东吴防守的最后一道关隘,夷陵失守的话,东吴将会大败,刘备因为在夷陵与东吴作战,所有的粮食物资都要从蜀汉境内运来,无形中拉长了补给线,刘备的供应出了问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