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焚书坑儒”,起因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咸阳宫酒宴上关于分封问题的一次激烈争论。博士仆射周青臣借祝酒对秦始皇和郡县制大加赞颂,遭到博士齐人淳于越的反驳。两人争执不下之际,秦始皇便将这一问题交群臣讨论,于是丞相李斯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历史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这一建议恰合了秦始皇的心意,被完全采纳。第二年,由于侯生与卢生的潜逃事件,秦始皇则又以“妖言以乱黔首”为名,在咸阳坑杀了四百六十余个方士和儒生。历史上就合成这两个事件为“焚书坑儒”。
历史
“焚书”的行为确为赤裸裸的文化专制的表现,而“坑儒”更是毫无人性的屠杀,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秦始皇的这一行为不仅没有将百家思想从中国思想文化史中抹去,反而让后世的统治者们意识到了百家思想在专制集权制度中的可利用性,从而在汉代一举将他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历史
秦始皇费尽心力的“焚书坑儒”企图通过文化封锁维护自己的统治的计划根本就并未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只是加速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天下的灭亡。
历史
焚书坑儒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多元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2000年的文化封锁、制度打压、思想控制的黑暗的历史阶段。
历史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文化才重新进入了民主多元时期,新的思潮开始在中国涌现,中国人民重新走进了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