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国」董卓废立皇帝之谜

2020-08-04 13:20:35 作者: 「解读三国」

因此,我们应该对这段史书记录过于紧凑的历史,稍微宽限一下,让剧中人有时间去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好了,董卓现在已经挥出了两斧,下一回,我们讲他的第三斧——导致天下大乱的第三斧。

【图片来自网络】

【袁绍同鞋,马上就要组织造反了】

袁绍随即拔出佩刀,横在身前,向众人作了一个转圈揖,径直去了。

董卓因为刚到洛阳,袁绍家累代高官,根深势大,所以并没有追杀袁绍。袁绍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洛阳东面北头第一门),投奔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

衣赐履说:袁绍是豫州汝南郡人,他为什么要跑去冀州?

应该是在八月三十日,董卓召集文武百官,粗暴宣布:

皇帝昏弱,不可以奉承宗庙。如今,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陈留王为皇帝,你们觉得怎样?

文武百官听后,一个个乜呆呆发愣,都不晓得究竟是董卓喝大了,还是自己喝麻了。董卓见大家都没反应,又说:

从前霍光定下废立大计,田延年手握剑柄,准备诛杀反对的人。现在有谁胆敢反对,都以军法从事!

衣赐履说:大将军霍光废黜皇帝刘贺时,召开高级别会议,霍光提出废黜意见,群臣大惊,大司农田延年拔剑表示,谁不同意,我姓田的就在谁身上捅几个窟窿。于是,废黜刘贺的大会立即取得一致意见(详见拙文《

大将军霍光准备向皇上刘贺下狠手了

》)。

在座的人无不震骇。只有尚书卢植表示反对,董卓大怒,离座而去。董卓准备干掉卢植,大儒蔡邕(读如拥)为卢植求情,议郎彭伯也劝阻董卓,说:

卢尚书是全国有名的大儒,受人尊敬。现在杀了他,将使全国都陷入恐怖之中。

董卓于是只免了卢植的官儿,卢植逃到上谷郡(河北省怀来县)隐居起来。

衣赐履说:卢植文武全才,参加过平叛黄巾起义。他有两个著名的学生,一个叫公孙瓒,一个叫刘备。

董卓派人把废立皇帝的计划送到太傅袁隗处,袁隗同意。

九月一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胁迫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诏书说:

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做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如今,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

太傅袁隗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悲伤,但没有人敢说话。

【当了几十年皇帝,一天主都没作过啊】

于是,大赦天下,年号由昭宁改为永汉。

九月三日,董卓以何太后逼死婆婆董太皇太后、违背儿媳伦常为由,毒死何太后。

明年(公元190年),正月,董卓派人毒死弘农王刘辩,此为后话。

衣赐履说:好,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董卓为什么非要废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

表面原因是董卓说的,刘辩傻,不似人君;刘协聪明,比刘辩适合当皇帝。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说你董卓不是想专权吗,如果皇帝傻乎乎的,不是正合你意?于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董卓废立皇帝,是为了立威。

我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我觉得这不是最主要的。

实际上,原因不少:

第一,刘辩有娘,刘协没有娘。如果不废掉刘辩,何太后就一直在那个位子上,太后在东汉王朝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存在,只要何太后在,就有可能出问题。

第二,刘协没有父母,年龄小,再聪明也相对容易控制。刘协的祖母姓董,董卓也姓董,可以冒充外家。

第三,为了立威。这一点肯定是有的,不过,在立威的同时,却也引发好些后患,我们以后再讲。

第四,只有立新君,董卓才有把持朝政的政治资本。这一条最为重要。我们捋一下,如果董卓不废少帝,主要有两件事可以论功:一是诛杀太监;二是接驾回宫。诛杀太监,董卓根本没参加,毛功也没有,功劳是袁氏兄弟等人的;接驾回宫,董卓与众人一道,如果论功,也就是卢植和闵贡,最多再加上个王允。但是,如果立新君就不一样了,老子废一个皇帝,再立一个皇帝,谁功劳最大?老子功劳最大!你们杀太监、接少帝回宫,全都一笔勾销了,全都没用了。包括太傅袁隗,能跟老子争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