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现象讨论:古代养子成风为哪般?利益交换还是传宗接代?

2020-08-04 17:44:15 作者: 怪现象讨论:

浅析“养子”

常言道:“养子攀穷亲,养女攀高门”,在中国古代,一般的养子都是来自自己同姓的家族或者后辈。不仅在中国,西方“养子”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例如:凯撒养子屋大维,这也说明养子在社会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安史之乱以后,养子制度开始在各地的节度使中蔓延,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收养养子的风俗进一步发展,基本上各个节度使都有自己养子,比如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朱温的养子朱友文等。

朱温

除此之外,中国唐朝末期将养子改换姓氏且委以重任,甚至还有部分“优秀”的养子享有继承权,例如郭威的养子柴荣,他就继承了郭威的江山登基为帝。这其实在客观上也反映出了古代部分才人因出身低下,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而心甘情愿成为他人的养子。养子与收养人之间,抛开人情世故来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好的一面,其终究还是离不开“利”字。

柴荣原因:为族

“养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当时是原始部落的习惯所造成的社会现象,主要就是为了增加自己部落的战斗力,吸收其他部落的人力加入自己部落,并且享有与自己同部落的一切权力。使得人丁不旺的氏族通过收养来达到部落人员的发展,以至于部落的存续,因此也被称为“为族的收养”。

古代原始部落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收养外人入族的事情,是根据个别成员的提议而实行的,男子可以提议收养外人的兄妹,女子可提议收养外人为自己的孩子”。从恩格斯的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最早的收养不是为了个人的需要,而是为了整个氏族部落的长期发展。

为家

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实行宗法制度,收养的目的完全是出于继承,为的是家庭的利益,这也称作是“为家的收养”。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不论在古代还是现如今,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不孝顺的。

刘封剧照

养子在养父家的地位是随着家庭内部的情况会进行改变的,如果家中没有其他孩子的时候,养子的地位就是最高的;但如果家中还有其他孩子的话,尤其是男孩子,那么养子的地位一般就不会特别高,在家中做事说话都要考虑周到。为己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的父亲曹嵩就是曹腾的养子,曹腾是一位宦官,由于不能生孩子才收养一位养子。而曹操当时也收养了一位养子名叫曹真。曹真多次击败诸葛亮,使得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不仅如此,关羽也曾收养过一位养子,名为关平,关平的父亲深知关羽大名,就想让自己的儿子跟着关羽锻炼学习本领,关平认作关羽为义父后,对关羽非常忠心,时常为关羽牵马拿刀。

曹操剧照

刘备的养子刘封就和他们不一样,刘封在前期对刘备还算比较忠心的,后来,由于刘备的势力不断扩大, 刘备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与养子的差距变得非常大,此时刘备认为自己打下的江山今后交给亲儿子是理所应当的,但养子刘封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年龄最大,功劳也最多,理应受到的奖赏比刘备的亲儿子要多。后因此事刘封心生怨恨,以至于关羽在荆州兵败前刘封不愿出兵相救,导致关羽被杀。

刘备剧照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古代的养子其实也有自己抱负,但养子总归是养子,和亲生的不能相比较。养子的作用就是为了替自己亲生儿子征战沙场,遇到有危险的事就派出养子前去处理,而养子在被收养的家庭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当养子虽然有很高的福利,但是也有很大的风险。

收养风气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宋朝时期,有相关法律规定:夫亡而有养子不得谓之户觉。也就是说养子在继承时享有与亲生儿子同等的权力。养子有分为收养子与抱养子两种情况,其中抱养子是对于那种没有后代的人家庭来保证自家后代香火得以延续的一种方式,也称为“过继”。同时,宋代法律规定准许收养被遗弃的异性小孩作为养子,被收养后,养子随养父姓,并且在收养的家庭中,其地位与亲生子等同的位分。

朱元璋剧照

而到了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注重姓氏关系,其典型代表就是朱元璋,他的一生共收养了二十多个养子。朱元璋称帝后,他收养的这些孩子大多都被送去做防守官以及监视他人,也就是说,这些养子都是有使命的。明清律规定:“其收养异姓义子以乱宗族者,杖六十。若以子与异姓人为嗣者,罪同。其子归宗。”如果收养养子不是为了继承则要求不是很高,不论男孩女孩,同宗族还是不同宗族,都没有特别的要求。不过,明清时期如果要收养养子来作为延续宗族,就必须有着严格的规定,则有法律规定“异性不能养”,也就是说收养的孩子必须和自己同姓才可以,否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受到惩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