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儿是西门庆的第一房妾,是早期从丽春院娶来的青楼女子。她在作品中出场不多,哪怕出场也多在群体中,极少显露头角。作品对她的性格也并未做精雕细刻,因此,她只能算是《金瓶梅》中的一个陪衬人物。
一、西门家庭貌合神离的“摆设儿”与西门庆贪花恋色性格的陪衬者
李娇儿第一次出场是在潘金莲娶到西门庆家之后,拜见大小妻妾时,通过潘金莲的所见,对李娇儿作了轻描淡写的介绍:
第二个李娇儿,乃院中唱的。生的肌肤丰肥,身体沉重,在人前多咳嗽一声,上床懒追陪解数,名妓者之称,而风月多不及金莲也。
可能正因为李娇儿身体肥胖。活动不便。虽青楼出身,“而风月不及金莲”。有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潘金莲过门后,看得出来,李娇儿是失宠的。作品一次也没有正面写过西门庆到李娇儿房里过夜。在西门庆的妻妾中,受这种冷遇者,只有李娇儿和孙雪娥。基于此,李娇儿在西门庆的家庭中,不受宠不得势,不露头,不露角;实际上是西门庆家庭貌合神离的摆设儿”和西门庆贪花恋色性格的陪衬者。
基于这种家庭地位,让李娇儿对这个家庭和西门庆的态度是冷漠的,甚至显得格格不入。
一次,孟玉楼见吴月娘与西门庆由反目为仇到重新和好,便去串联潘金莲,提出大家凑份子筹办酒席。一方面祝贺吴月娘和西门庆的和好,同时即兴赏雪。孟玉楼先后到李瓶儿、孙雪娥两处收完银子之后,最后来到李娇儿那里。不料,李娇儿却说:
虽是日逐钱打我手里使,都是扣数的,使多少,交多少,那里有富余钱。
很明显,这除流露出李娇儿对自已的处境不满,也表明她对孟玉楼的提议毫无兴趣,不过是用这些话推托罢了。后来由于孟玉楼直面反诘并发了脾气走出来,李娇儿这才把孟玉楼叫回,勉强拿出四钱八分银子,不得不应个景儿。从这件事不难看出李娇儿对大家在思想感情上的隔阂。
甚至,后来到了西门庆生死攸关之际,也并没有引起李娇儿在感情上的波动。西门庆临死前,吴月娘忧心如焚。甚至焚香祷告。孟玉楼也许下“逢七拜斗”。但是唯独潘金莲与李娇儿不许愿心。潘金莲不许愿心,大约是由于西门庆即使死去,她也不会寂寞,尚有陈经济。因此,她对西门庆的生与死,并不过分忧心,甚至是置之度外的。而李娇儿不许愿心,则是由于她忍受够了西门庆给她的凄清冷落的待遇,大约已横下一条回青楼之心的缘故吧!
李娇儿对西门庆和西门家庭的貌合神离,还表现在她和吴二舅的私情上。《金瓶梅》中含蓄地提到:“吴二舅又和李娇儿旧有首尾”,并未做正面描写。在西门庆的家庭里,这种事本就是极平常的事,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然而,对李娇儿和吴二舅的这种关系,如把它和李娇儿所处的现实联系起来,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来。
二、从李娇儿的“私情”和“盗财归院”看李娇儿的性格特征
西门庆死后。李娇儿便在西门庆尸骨未寒之际。乘乱偷盗财物。回到丽春院。又由西门庆的“生前友好”应伯爵牵线,嫁给张二官做妾去了。
李娇儿盗财归院,并非平地一声雷。从她当年对孟玉楼关于凑份子的倡议所持的冷漠与反感,直到西门庆病危,不为西门庆许愿心的一系列态度上,可以看到李娇儿几年来在西门家庭的“寒富冷院”中。对西门庆日渐加深的积怨。这积怨导致出两种结果:一是门庆生前死后她和吴二舅的私通;另一种结果便是西门庆死后的盗财归院。
这盗财归院做为一个事件来说,也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李娇儿和丽春院的鸨母、青楼女子李桂卿、李桂姐和乐师李铭等人里应外合、步步为营地实现她的愿心的。
事情的开端,是西门庆咽气的同时,吴月娘临产,生了孝哥儿。这一生一死凑在同一时间里便造成全家的忙乱气氛。于是,李娇儿便乘大家慌乱不备,开始作手脚:
原来李娇儿赶月娘昏沉,房内无人,箱子开着,暗暗拿了五定元宝,往他屋里去了。手中拿将一沓纸,见了玉楼,只说:“寻不见草纸,我往房里取草纸去来。”
接着,青楼的鸨母、桂卿、桂姐,以给西门庆“上纸吊问”为幌子,来到西门庆家,由桂卿、桂姐悄悄向李娇儿转达鸨母的旨意:
俺妈说,人已是死了,你我院中人,守不的这样贞节!自古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教你手里有东西,悄悄叫李铭捎了家去防后。你还恁傻!常言道: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不拘多少时,也少不了离他家门。
李娇儿对鸨母的话,“听记在心”。于是,从此开始,李娇儿便大作手脚,把偷出的赃物交到李铭手中,带回青楼。到了西门庆出殡那天,桂卿、桂姐在山头又向李娇儿转达鸨母的最后通报:
妈说你没量,你手中没甚细软东西,不消只顾在他家了。你又没儿女,守甚么?教你一场嚷乱,登开了罢。昨日应二哥来说,如今大街坊张二官府,要破五百两金银娶你做二房娘子,当家理纪。你那里便图出身,你在这里守到老也不怎么。你我院中人家,弃旧迎新为本,趋炎附势为强,不可错过了时光。
果然,李娇儿“寻着个由头儿”,制造出一场“嚷乱”,李娇儿便借机“哭哭啼啼,叫叫嚎嚎”,终于离去。
对李娇儿的盗财归院,作者通过一首讽刺诗,概括了自己的评价。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