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赵思渊:史学教人冷峻——追思家范师

2020-08-05 19:57:27 作者: 纪念|赵思渊

现在,我最怀念那扇曾经随时为我们打开的门。

责任编辑:钟源

校对:张亮亮

这里有两点很值得抉发,其一是将国家理解为产权形式的“制度约束”,其二是强调要理解“历史选择”的内在逻辑。最近这些年明清契约文书整理与出版的规模都很大,研究也层出不穷。不过,“制度约束”的这一层意思,可能还有很多题目可以做。

另一层意思,理解“历史选择”的内在逻辑,困难在于感知有时历史何以“不得不如是”。后人看来有很多选择与出路的历史,在当时具体情境中的人,可能没有办法做到。我写博士论文时,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他批评我对中国历史上的“大国”难题,没有通融理解。他当时说:“中国财政的背后,有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大国’经济管理难题,也是‘大国’政治管理难题。”

这个“大国”难题,可能就是中国历史有时“不得不如是”的内在逻辑。所以老师很推重张荫麟先生的一段议论:“在这幅员和组织都是空前的大帝国里,怎样永久维持皇室的统治权力,这是始皇灭六国后面对的空前大问题,且看他如何解决。”(《中国史纲》第七章)他进而评论道:“事实上,这一‘空前大问题’不仅始皇帝没有解决好(迅速灭亡便是明证),历代帝王都无不为之处心积虑,一代又一代不停地补苴罅漏,直到清亡,仍然悬而未了。”(《中国历史通论》)

他在《大学中国史》的序言中,也专门有两段话讲“大有大的难处”:

靠了“大一统”提供的特有空间优势,历史在运动中永不会终结,不论灾难多么严重,中国社会都能周旋于巨大的空间里,新陈代谢,起死回生,中国人的生命力是强韧的。

大的好处明显,不多说了。大有大的难处:大了,必须“统”起来,不统就神散形乱,还不如小国寡民好管。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统”必须讲求章法,统死了生气全无。

中国历代王朝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大帝国。这种“大一统”从传统,在政治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上有其红利,但也在社会治理与社会经济结构演化方面面临他处所无的深重困境。不论是写通史,或者做个案研究,这一点可能都是老师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