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末路,被困狼虎谷内的黄巢,最终是饮恨而终还是金蝉脱壳了?

2020-08-06 21:05:22 作者: 枭雄末路,被

中和四年六月,兖州东北,狼虎谷内,一支衣衫褴褛的骑兵队伍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在原地显得有些彷徨无措,这些人虽然看起来憔悴不堪,但众人对于中间围拥着的那个人,却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与旁人不同,中间的那名中年男子衣衫整齐,虽然神色疲惫,但举止投足之间却自带着一股桀骜之气,他便是刚刚破灭不久的大齐国皇帝——黄巢。

此时的黄巢倍感失落,王满渡一战,凶猛的沙陀军吃掉了自己最后的家底,在那场倾盆的大雨之中,自己看着昔日的部将不断地倒在血泊之中,而自己则最终变成了一条丧家之犬,被迫一路向东逃亡。

沿途之上,各个州郡刺史、节镇们对于自己这群不速之客,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纷纷派出重兵前来围剿,这些人都希望能够在下辖境内,擒下自己,立下平定叛乱的不世之功。

大好头颅,如今却成为朝廷鹰犬的猎物,黄巢不由地想起了广明元年自己初入长安,登基称帝的光辉时刻,世事难料,从帝位跌落到草寇,这才过去了仅仅不到五年的时间。

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黄巢看着无边的暮色,感到前途黯淡渺茫,再向前就是茫茫山川了,只要躲进其中,朝廷想要抓住自己这帮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卷土重来,或未可知。

正当黄巢眺望远方之时,站在其背后的外甥林言,握紧了手中的刀,慢慢地向前走了两步……

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之中,对于唐末巨寇黄巢下场的交代,大致相同,在唐军围剿之下,绝望的黄巢军内部开始分化,黄巢等一众亲信被外甥林言悉数斩杀,随后,其首级被感化军节度使时溥呈献给朝廷,这位搅乱了整个大唐的枭雄,最终命丧自己人之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至狼虎谷,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旧唐书》

巢计蹙,谓林言曰:"我欲讨国奸臣,洗涤朝廷,事成不退,亦误矣。若取吾首献天子,可得富贵,毋为他人利。"言,巢出也,不忍。巢乃自刎,不殊,言因斩之,及兄存、弟邺、揆、钦、秉、万通、思厚,并杀其妻子,悉函首,将诣溥。——《新唐书》

然而,后世却有不少人对此产生了异议,认为黄巢这么牛的人,怎么可能会那么容易死呢?而且还言之凿凿,认为林言砍下的那堆首级当中,黄邺、黄揆、黄钦、黄秉、黄万通、黄思厚等人都是真的,唯独黄巢这颗关键的首级,是假的,真的黄巢最终逃出了朝廷的包围,遁入空门,成为了一个混吃等死的老僧。

张全义为西京留守,识黄巢于群僧中。——《洛城漫录》

这种故事给人以非常熟悉的感觉,那就是明末义军首领李闯王最终的结局也曾有过这样的一种版本,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黄巢的结局存疑呢?

除了黄巢是位叱咤风云的枭雄,人们觉得其不应该如此轻易、窝囊地死去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黄巢等人首级被斩杀之后,几经波折,最后送到朝廷手中,其辨识度确实有困难,从客观上也的确为黄巢的存活提供了一种可能。林言是不是凶手?

首先,林言的行为有疑点。林言作为黄巢的外甥,他不仅是黄巢的亲戚,而且还曾经担任过大齐国的控鹤指挥使,控鹤军是禁军的亲卫部队,林言能够担任这个职位,必然是政治上非常可靠的人物,这种人叛变的可能性不大,对于林言的品性,《新唐书》和《旧唐书》甚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描述。

《旧唐书》中将林言塑造成了一个被艰难困境击倒的叛变者,他在黄巢最困难的时候,举起了手中的屠刀。

而《新唐书》中,林言之所以斩杀黄巢,却是因为黄巢自己对前途充满了绝望,因此决定牺牲自己,为林言等人谋条活路。

从王满渡到狼虎谷,这一路奔亡,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无望的结局,在绝望之中,人心变化也是可能的,但林言斩杀黄巢,按理说应该是最终的获益人,然而,接下来的进展,却让事情陷入了扑朔迷离当中。

林言也死了。横空出世的博野军

当林言拿着这些首级走出狼虎谷之时,史书记载,其遇到了太原的博野军,博野军一听这可是个天大的功劳啊,让林言献上去,哥几个不就成为打酱油的了吗?

与其让林言邀功,不如大家辛苦一下,再砍下林言这颗首级,现成的功劳,博野军一顿忙活,林言也挂了。

这就让黄巢的生死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因为除了林言所说,博野军里面,谁都不认识黄巢,而之前追随黄巢的亲信,还都被林言给砍死了,最关键的是,林言等人随后也被灭口了,到了最后,整个事情变成了死无对证,所有人都只能相信这些首级当中,那个带着黄冠子的是黄巢。

随后的事情,史书上没有细说,那就是博野军虽然拿到了首级,但最后的功劳却被感化军的时溥给顺走了,在时溥的地面上,他的地盘他做主,博野军或许不甘心,但最终还是放手了,这里面不排除有冲突和厮杀,总之,通过一阵混乱之后,时溥拿到了那颗首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