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代的人来说,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出现之前,农民耕田一直都是用牛的。没有牛,农民就无法耕种,农耕社会将陷入一片灾难。
在我国古典的农耕社会,即便是你自己家的牛,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杀的,必须上报官府审批允许才行,可见农耕社会对牛的重视程度。
在北宋,私自宰牛是要受到很重的处罚的,最高得坐一年半的牢。北宋初年颁布的《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
在农耕时代,一个家庭有耕牛,就代表生活稳定、富足,耕牛越多财富就越多,国家也是如此。牛的数量,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经济财富的象征。
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华尔街的“守护神”,就是一头长4.8米,高3.4米,重3.2吨的铜牛塑像。只要铜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会用“牛”这个字,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比如,想称赞我们欣赏的人,我们就会说,“你真牛!”“某某是个牛人!”
而且,牛也意味着忠诚与奉献,老牛精神古今中外都在提倡。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那么您知道古今中外历史上,最固执、最倔强、最励志、工作最努力的牛,是什么牛吗?
说道这里必须提到唐开元十二年,一项耗资巨大的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工程。这个工程有多大?在那一年,国家铁产量的五分之四,大约一千一百吨,都用来做了这个基建工程——黄河铁牛,也就是浦津渡浮桥的桥桩。
浦津渡在今天不怎么出名,但是,在当时的大唐,是国家的运输命脉,所以作为浮桥的桥桩的大铁牛至关重要。
看到如此硕大、沉重的黄河大铁牛,一定认为是靠铁牛底部的摩擦力来固定浮桥的铁索吧?因为铁牛这么大,这么沉啊,摩擦力肯定很大。
下面的图才是黄河大铁牛的全貌。那几根斜着的大铁柱,我们叫它“桩”;桩的底部插在坚硬的卵石层中,这个卵石层,我们叫它“持力层”。
提牛的重力与浮桥的拉力,拉力越大贴住陷入地面越深,桥桩越牢固。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在当时,绝对是惊世骇俗的设计。
综合了冶金学、力学、建筑学和道路工程学的黄河大铁牛,所负担的浦津渡浮桥,安全使用了五百年,后来因为黄河改道而没入泥沙中。
根据现在国际通行的建筑标准,桥梁寿命应不少于七十五至一年年。而在1988年,也就是一千三百年后,作为桥锚的黄河铁牛出土后,应力结构依然完好,超出了现代标准的十三倍。
浦津渡浮桥两岸的黄河大铁牛,他们用铁索拉起蒲金渡浦津渡浮桥五百年,见证了黄河改道,时光流转。可以说古今中外历史上,最固执、最倔强、加班时间最长的牛啦!
在唐代有多少人,曾经踏上过这架浮桥,感受着脚下来自怒吼的黄河的压力;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前来长安的士子、军人、商旅,曾经在这关河要冲瞭望,思考着大唐因何而强盛。
黄河铁牛也是世界上最励志的牛,直到现在依然在黄河岸边默默伫立,看河山依旧。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我们的祖先就造出了,超过现代标准的十三倍的浦津渡浮桥,对于我们的大唐盛世,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