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秦兴亡与民族政策两面性的关系

2020-08-24 13:21:35 作者: “成也萧何,

就前秦政权而言,其兴也民族政策,败也民族政策。由于特殊的民族环境决定了前秦氐族统治者在立国之后, 实行强化本民族统治、利用其他民族上层的政策。这一政策在一段时期内曾使前秦统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定,但也潜伏着民族矛盾的危机 。而氐民族的落后性和残忍性却由此得以滋长,并将前秦引向战争,又因淝水之战的失败而将前秦重新倒退到四分五裂的状态 ,并最终灭亡 。

苻坚一味想拉拢其他贵族阶层,而这些贵族阶层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并未真心投靠于他。他们处处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引起了氐族贵族阶层的不满。苻坚也曾试过削弱除其他民族的实力,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但结果并不突出。相比南北朝时其他少数民族政权领袖,苻坚可以在关注本民族的发展状况之余,还致力于其他民族的发展,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所以无论符坚是成是败,他对推进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还是不能否认的。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正统与否,不在于它的民族属性,而在于它是否施行德政。所谓"能 行中国之道,则为中国之主"。苻坚的做法是代表多数人民的愿望的,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他的民族政策,是应当给予肯定的。苻坚即位几年后,前秦境内盗贼止息,国富兵强,百姓安居乐业,同周边民族的联系加强,民族关系得到缓和。这种和睦各族的政策,是正确的,值得颂扬的。

五、民族政策对前秦的影响

前秦民族政策具有拉拢与打击两面性特点,这种两面性对前秦国家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在两个方面。在苻坚统治的前期。宽松的民族政策,笼络了大批汉族士人和各民族上层人物,强化了氐民族的统 治地位 。汉族士人王猛在前秦历任丞相 、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务 , "军国内外万极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 ";慕容垂"历任京兆尹,进封泉州府",为前秦统一北方,平定西南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 。

在以王猛 、慕容垂为首的汉族士人和其他民族人才的辅佐下,苻坚 "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使前秦国内出现 "人思劝勉,号称多士,盗贼止息 ,请托路绝,田畴修辟 ,怒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 "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前秦灭前燕,平仇池,克前凉和代国,收复西域,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国力达到最强盛的时期 。这些政绩的取得与王猛 、慕容垂等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前秦成功地利用了汉族士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才,才造就了前秦文治武功的短暂强盛 。

随着征服领土的扩张,国力的强盛,前秦统治者以"民族战胜者 "身份驾临于其他民族之上。苻坚发动进攻东晋的淝水之战,是其民族征服政策的延续 ,也是其民族政策走向反面的例证 。出征之前,苻坚的弟弟符融警告符坚说: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 。"但苻坚 一意孤行,悍然发动淝水之战,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