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百万富商,捐巨资给清朝舰队,官邸豪华精美就在梅州郊区

2020-08-25 14:23:08 作者: 马来西亚百万

广东梅县扶大镇所里村有座118年历史的豪华古官邸,为旅马来西亚富商潘万昌先生所建,屋名就叫万昌楼,装饰豪华精美,至今保存完好。万昌楼是当地现存的最豪华原貌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位于曾宪梓故居与曾雪麟故居之间。曾宪梓先生上小学(大竹乡中心小学)就要从万昌楼门前经过。

家境贫穷难度日,南洋创业事业兴

潘万昌先生生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兄弟四人,排行第三,回国后众人尊称他为“潘三伯”。

潘万昌天资聪颖,无奈幼年家境贫穷,小学没毕业就去石灰窑“挑灰脚”(石灰厂废弃的小块石灰叫灰脚),一年到头天天都累得腰酸腿痛也难于维持生计,只好变卖家当,十多岁就跟着水客出南洋马来西亚谋生。

潘万昌到了马来西亚后, 进入锡矿场下井挖矿,虽然又苦又累又危险,但收入较高。身材高大的潘万昌成年累月起早摸黑,慢慢有了一些积蓄。聪明的潘万昌与锡矿场的几个股东关系密切,用积蓄入了股。后来锡矿矿源减少,股东一个个退出,只剩他一人独自经营。潘万昌精明能干,经营有方,用人得当,加上后来发现了新矿,生意如日中天,慢慢就成了百万富翁。

花甲之年归故里,捐资清廷受奖励

60岁时, 潘万昌携家带眷返回祖国。看到祖国受到列强的侵袭,潘万昌想到客家老乡在南洋打工受尽外国人的欺凌侮辱,义愤填膺,慷慨解囊捐巨资给清朝第二舰队(即南洋水师)建造巡洋舰、炮舰等舰艇,抵御外国侵略。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

清政府为奖励潘万昌捐巨资给南洋舰队,赏戴花翎知府衔,诰授他为朝议大夫(两者合并相当于三品官),还特派清兵到万昌楼护卫,拨马匹多头供其出入,授官匾2块,圣旨牌2块悬挂于万昌楼下厅(官匾、圣旨牌文革期间被毁),外大门获准书写“大夫第”。其长子潘务财,亦赏戴蓝翎知府衔。

友好睦邻济危困,良好家风代代传

回到家乡的潘万昌忧国忧民,当邻居有困难时,他主动帮助解决。特别是家族中的孤寡老人他更是照顾有加。残疾要饭者来到万昌楼,他都慷慨施舍,给钱给物。因此大家都称说“潘三伯是个大好人。”

潘万昌德高望重,还不忘教育子孙后代要尊老爱幼,勤学上进,爱国爱乡,将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

拜亭设置梅州罕见,鎏金穿花木雕精美完好

清政府除了封官爵给潘万昌外,圣旨还批准潘万昌建造官邸大夫第。

外大楼门楼的内部

潘万昌官邸的外大门门楼设计气派,门厅设有屏风,屏风上部有穿花式的木格子装饰,门厅两边各有一个房间,房门朝向门坪斗方。大门正上方写着刚劲有力的“大夫第”三个大字。

主体建筑的大门屋名为万昌楼。 万昌楼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结构与梅州传统的客家古民居有一定的差异,总计7横屋、16厅、7天井、13廊、3禾坪、66间房子、6间厕所。

万昌楼建筑群坐西向东,背靠矮山,前面有半圆形的大池塘。与其它客家古民居不同的是:一条不大不小的路将万昌楼与池塘、护卫室分割成了两部分(具体见万昌楼平面图和立体图),这条路也是曾宪梓先生上小学的路。

面向万昌楼,主体建筑最左侧为万昌公祠,以前为所里村潘氏学子读书的私塾学堂。万昌公祠对面,池塘旁边独立一栋五间房为清兵护卫室。万昌公祠和护卫室已拆多年,其它建筑均保存比较完好。万昌楼建筑群详细布局结构情况见其曾孙潘光荣老师手绘的万昌楼平面图。

万昌楼各大门的门框和方柱的石条均是用船从潮汕地区运至梅江边的望江亭,再用人力搬运到扶大镇所里村的,万昌楼耗资之巨可见一斑。

万昌楼最特别的是上厅外面有个长5米,宽2米,高4米的“拜亭”,亭顶呈拱型,左右两侧均有花鸟虫鱼为题材的精美浮雕图案,造型美观,形象生动。拜亭上方的正面是“八仙过海”穿雕图案,整个拜亭气势非凡,让人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