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北京修建地铁1号线,出土了一处罕见的墓穴

2020-08-27 01:02:39 作者: 上世纪60年

提起一些发生在北京地区稀奇古怪的事,相信不少人都应该知道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咱虽然没亲眼目睹,但毕竟“三人成虎”。尤其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相关单位在修建地铁一号线的时候,曾经在北京西郊的复兴门外,挖掘出有一处坟地之后,曾传出许许多多的故事。这块墓穴至今被人们以站点的形式确立下来,取名“公主坟”。

按理说,从明代燕王朱棣开始,北京城就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帝都”。两代加起来有545年的时间,这当中大大小小的公主自然也应该是不可胜数的。取名“公主坟”,这就再正常不过了。不过随后发生的事件,让许多人大吃一惊。

原来在地铁刚刚建成之际,站点都会有专人进行看护。这天夜里,值班员带着自己的儿子照例来到站点值班。本来也没什么,当时条件也比较艰苦,各种设施也不太健全,也没有现在的地铁智能。小男孩跟着值班员带着手电筒值班,小男孩也比较调皮捣蛋,也没见过地铁到底长什么样子,十分好奇。于是就跟在值班员的身后,想看看地铁的全貌。

这本来也很正常,小孩子好奇心都比较强,可当小男孩跟着值班员,完整地看完整个列车经过的时候,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从那以后,列车员跟小男孩再也没有出现在地铁的站点了,据他们说当天晚上亲眼看到了“公主”。这连当时的地铁工作人员都对“公主”的身世产生了好奇,都想前去看看这父子嘴里那些关于公主的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

关于“公主坟”中公主的身世,想必很多人都已经有所耳闻。之前主流的说法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故事上:

第一个最让人熟知的“公主”故事是这样的:“公主坟”里埋葬的不是别人,正是明朝的将领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这孔有德南征北战许多年,最后看明朝大势已去,早早地投入到清廷的怀抱。后来更是立下了不朽的赫赫战功。被顺治皇帝封为“定南王”。

不过后来孔有德在广西一带平反叛贼的时候,一不小心被南明残余势力围剿多日,最后兵败自杀。当时的大清皇太后“孝庄”,有意将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收为义女,并封她为“和硕公主”。当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分明就是为了拉拢人心,保存更多的有生力量,也为了不让孔有德的部下再次造反。就是这位“和硕公主”,成为清王朝唯一一位汉族公主,死后葬在了北京西郊。

第二个“公主”故事的原型则是:一名从小就被清廷养大的汉人,后来成为了兵马大元帅的“金泰”的妻子。由于金泰从小就被满人收养,心生感激之情。清廷在建国之后,金泰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一心辅佐清帝。后来金泰长大以后屡立战功,被封为“元帅”。俗语说“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个“兵马大元帅”在一次随驾外出游玩的时候,跟朝中的一位公主一见倾心。

但朝中的那些清朝的元老知道金泰的身世,一直对他的身份耿耿于怀。得知两个人郎情妾意,于是便采用一些手段夺取了金泰的职位,为了防止他的部下谋反,更是将金泰发放的边疆去充军。饱经风霜雨雪折磨的金泰,气息奄奄之际写下一封书信,并小心翼翼地托人将书信带回京城。得知金泰已经离世的消息,公主也不愿苟活于世,偷偷地服下毒酒就随金泰共赴黄泉了。

当时的朝廷上下为之一震,连皇帝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竟然会为了一个自己的手下而丧命。龙颜大怒的皇帝,立马将那些极力阻挠二人婚事的大臣法办治罪。并将金泰的坟墓从边疆迁回,跟公主合葬在北京西郊外的地方。这也是关于“公主坟”的第二个故事来历。

第三个关于“公主坟”的故事,非常地具有戏剧性。都说“无巧不成书”,据说“公主坟”里的公主跟乾隆皇帝收养的义女有关。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的事迹大家都有耳闻,这大概跟他爷爷康熙皇帝也爱到处闲逛有关系。有关资料记载乾隆皇帝在一次外出的时候,跟“刘墉”、“和珅”结伴而行。突遇一场大雨,几个人匆忙来到一农户家避雨。

农户一看这几个人都是些非富即贵的面相,于是毕恭毕敬地端茶倒水。农户家还有一个小姑娘活泼乖巧,聪明伶俐,和珅看乾隆皇帝甚是喜爱。于是顺水推舟,将这个小姑娘有意收养成“义女”,结果乾隆皇帝一听,你都能收养我也能。随口就叫来了刘墉,让他记录下来,这个小姑娘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乾隆皇帝的“义女”。

临行之际,乾隆皇帝还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手帕赠给这个小姑娘。并且亲口告诉她,以后遇到什么难处了,可以到京城找一个叫“长春居士”的人。后来,果不其然,连续的旱涝灾害使得庄稼颗粒无收。小姑娘也出落成了大姑娘,亭亭玉立,豆蔻年华。家里的人都没什么生路了,小姑娘想到去京城找“长春居士”,可连续找了许多天愣是杳无音讯。

饥寒交迫的姑娘准备跳入皇城的护城河自尽。巧就巧在这还没跳,就遇见了刘墉。刘墉把这个姑娘救下来以后,带回家中一盘问。这不是巧了吗?这不正是几年前深受皇上喜欢的小姑娘吗?小姑娘当时还小,根本没注意到当时跟在乾隆皇帝身后的“记录员”。这么一说,倒也觉得似曾相识。后来就跟着刘墉一起去见乾隆皇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