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热现象的背后,必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只有弄清了这个史实,一切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才会变得浅显明了。
提起扬州八怪,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约略说来,大多数人只知道这些人是以杰出的书画成就闻名,但要是说这扬州八怪究竟是谁,估计一般人除了郑板桥外,可能都印象不深。
事实是,严格说来这“扬州八怪”只是个泛称,人数其实远不止这八个人。如果按扬州八怪纪念馆的说法,他们这个群体有15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这8人。
这个群体中的所有人皆以书画著称,是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群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他们以立意新、构图新、以及技法新的艺术成就,开创了一代画风,为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他们存在的时间,如果从康熙末年算起,一直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持续近百年。据《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截止目前,他们流传下来的近8000余幅作品,都已被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精心收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这些人所处的时代,正是文字狱大兴之时,弄得文人们个个人人自危,视仕途为畏途。为了表达一己的思想和抱负,这些优秀的文人,就只能在自己的书画中发泄苦闷,或者在各自的作品中抒发情怀。
至于为什么他们会在扬州这个地方聚集,说来也是事出有因。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就能恢复繁荣。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文化艺术的兴盛。当地官员也会经常举办诗文酒会,对四方名士来扬州者,多延揽接待。当地豪富,本身亦喜附庸风雅,一时间,扬州就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销金之地,富商大贾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对精神上的产品也有大量需求,如精美的工艺品、珍宝珠玉,在书画方面更是着力搜求。
总得来说,扬州八怪的画作,大多都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却又能“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且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所以能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业带来新生机。
最后想说的是,在这八个人当中,除了郑板桥和李方膺做过县令外,其它并未涉足官场。据说,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非常有个性的他们,对其时官场的卑污、奸恶、趋炎附势等作风深恶痛绝,所以才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这种说法好像能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