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秦军50W南征百越,却封锁岭南自立为王,他的故事都在这座城

2020-08-28 16:30:33 作者: 领秦军50W

未到佗城,早闻其名。这座历史古镇,从两千多年前一个叫赵佗的人来到这里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

佗城牌坊“南下干部第一人”——赵佗

对于今人而言,长江以南理所当然都是华夏核心区,但在先秦却并非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东南沿海百越一带远离中原,与华夏族不同,这里因被山川隔离,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许多百越人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断发纹身,刀耕火种。

孔子像

秦征百越之战,史书记载的很少,常常是寥寥几笔带过,这可能与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赵佗拒绝北上平叛,之后又封锁岭南,自立为王有关。

灵渠通航之后,秦帝国的大军顺利进入岭南,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个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便委赵佗为第一任龙川县令。

赵佗像

赵佗领着秦朝南征百越50万大军来到龙川“投资兴业”,毛主席曾称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秦末,中原战乱,泱泱大秦风雨飘摇,驻守百越的5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赵佗之令或是任嚣之托,已无从考证。秦朝覆灭后,50万将士在百越扎下了根,佗城历史由此展开,循着追思南越王的历史足迹,我走进了佗城。岭南第一井——越王井

游历至越王井,遥想当年赵佗带着将士来到这南蛮之地,却发现越人不会打井,喝的都是河水。北方来的将士们,哪里喝得惯这河水,接二连三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于是赵佗带着下属们开始各处掘地打井。

越王井

据传,赵佗命人掘井时,每天都有很多当地越人前往观看,越人从未见过如此精湛的凿井技术,为之错愕良久,等到井掘成,吊出一桶桶清凉的井水时,越人纷纷跪地祈祷神灵佑护,一连数日,可见当时来自中原先进的凿井技术对尚处于原始社会的岭南有着多么强劲的冲击力。

为纪念赵佗给龙川人民带来的福泽与德政,后世官民修建了南越王庙,千百年漫长岁月里庙中常香火不断。

南越王庙

龙川学宫——兴教办学

行至龙川学宫,得知其始建于唐朝,于明清几代改建、重建,又几度烧毁破坏,直到2006年再度翻建,现在是佗城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了。

明伦堂

明伦堂是学宫的讲堂,古代的夫子们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2000多年前,赵佗把中原文化带入岭南,在这里施行了一系列兴教办学的举措,才有了后世崇文重教之风。坐在课桌上,我们仍可想象当年夫子们的慷慨激昂和诲人不倦,还有学子们的谦虚恭敬和如饥似渴。

尊经阁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门口的这幅对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是雍正皇帝题写的。古时候尊经阁里面主要藏《十三经》和《二十一史》,但在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后这些书籍则都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尊经阁只有一些文物和书画而没有藏书,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尊经阁龙川考棚

考棚是佗城内比较有意思的地方,这是广东省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场所,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这里重现了清代科举考试场景,面前的一个个小间,是按照当年考试的小间复原的。考棚当年用许多木板隔成一个个2米见方的小间,每个小间对着一扇窗户。

龙川考棚

巡考人则在考场中间走动监视,考生在科考时就进入这一小间房里3天不出来,吃饭睡觉都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也理解了古人中举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释放。

小隔间里的科举考生

考场两侧的墙上,印着作弊处罚的章法。在古代,科举考试比今天高考还严苛10倍。科举作弊可是重罪,被抓要被砍头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