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任用脱脱变钞法,十年时间物价上涨7万倍,致国家间接灭亡

2020-08-30 10:17:39 作者: 元顺帝任用脱

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间接导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元帝国灭亡(退出中原)。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科普一下什么是通货膨胀。

顾名思义,通货膨胀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增加,超过市场所需要的额度,导致物价飞涨。

举个例子,一个国家一年只有100个货物,这100个货物流通,只需要100块钱即可,也就是1块钱可以买1个货物。现如今,这个国家发行了1000块钱,每个货物的市值上升到10块钱!老百姓手里的钱是死数,工资也不会随着货币发行速度呈正比增长。如此一来,百姓手里的钱就不值钱了。

保证货币币值稳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国库里有多少银子(准备金),就发行多少货币。(此为准备金制度)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纸币的国家,而元朝则是人类官方历史上第一个有意识地使用准备金制度的朝代。

从忽必烈开始,元朝官方开始发行至正通行宝钞,制定了严格钞法:

钞法自世祖时已行之后 , 除拨支料本、倒易昏确狱布天下外 , 有合支名目 , 于宝钞总库料钞转拨 , 所以钞法疏通 , 民受其利。

元政府以金银、蚕丝、铜铁为准备金,发行相应宝钞,禁止金银在市场上流通。有敢于私自伪造宝钞者,或者参与制造伪钞者,斩。

正是在严格的钞法约束下,宝钞得以在元朝畅通无阻,使得老百姓更加方便。

可见,纸币能否保持稳定的币值,政府的作用排在第一位。

自元世祖忽必烈发行宝钞,一直到元顺帝继位,宝钞都是元朝民间主要流通货币(持续100多年)。在此期间,宝钞虽然略有通胀,总体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元顺帝继位以后,宝钞的弊端爆发出来:货币市场上伪钞过多,政府准备金不足。

与宝钞“困境”呈鲜明对比的是:国家每年的支出无限增加,收入却不见增加;更让统治者头疼的是元末黄河水患,冲跑了元朝主要收入来源——盐田。

这边儿是黄河发大水,那边是水灾、旱灾,本该赈灾的时候,元政府依旧没有停止横征暴敛,反而实行更加残酷的统治,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揭竿而起。为了维护统治,元政府不得不加大军费投入镇压农民起义…死循环开始。

想要解开死循环,只有一个办法:钱。

元顺帝至正十年,在中书省右丞相脱脱的力主下,元政府更改钞法,不顾准备金多少,加大力度发行宝钞。

更改的钞法 , 将至正钞与至元钞的比值定为一比二 , 但名称仍叫作中统元宝交钞 。

可笑的是,钞法虽然改变了,可是宝钞的样式并没有变化。新出的宝钞市值比旧的宝钞市值高出一倍,新旧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新钞背后盖了个戳而已。

币值增加、发行量增加,老百姓产出的货物减少,最终导致一个结局:物价暴涨。

根据《元史》记载,元朝中期宝钞每年的发行量为20万锭,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宝钞的发行量为200万锭;至正十五年,发行量激增到600万锭;到了至正十八年,宝钞的发行量已经没有官方记载,实际数额恐怕已经是天文数字。

用粮价来表示,则更直观:

“至正十年时,江南米每石价旧钞六十贯 , 比元代初年上涨六十七倍,到至正十九年时,杭州米价增至二十五贯一斗…则每石米价上涨了六七万倍。 ”

不到十年时间,粮价上涨六七万倍!

要知道,这次通货膨胀发生的年代可是元朝!妥妥的封建社会,全国绝大部分老百姓都靠吃粮食活命,粮价上涨数万倍,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

至正变钞带来了恶果,自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宝钞对农民的盘剥,更是肆无忌惮。元朝的贪官污吏过去搜刮民脂民膏还需要找个借口,宝钞一出,直接开始合法地明抢(以纸钞强行兑换金银等物)。

变钞法案只进行一年,农民手里的钱粮、土地就被抢走。农民没了活路。

中国的农民,只要有口吃的,就会安贫乐道。如今连口饭都吃不上,反正都要死,为什么不砸了丫的门呢?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朱元璋也在这一年投靠郭子兴,第二年,郭子兴聚集数千人起兵反元。

最后,元政府在施行变钞法案十余年后,元大都被攻陷,元政府被迫退居漠北,再也没有南下的实力。人类历史上第一大帝国,就这么凉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至于通货膨胀如何解决,可以参考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在封建社会期,通货膨胀几乎无解,明朝灭亡也跟滥伐纸钞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