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辛追夫人还是避夫人?马王堆主人为何过了几十年才被正名?

2020-08-30 10:19:44 作者: 到底是辛追夫

考古是为了寻求被掩埋的真相,而不是为了获得墓中的宝藏。

马王堆汉墓墓主人的名字,从“辛追夫人”变成“避”夫人,恰是考古工作者寻求真相的最真实写照。

前段时间,《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关于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名字的解读的文章,在考古界和文化界引发极大的关注,文中写道:

“复旦大学通过对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发现,马王堆汉墓1号墓墓主的名字并非辛追。文字学家通过对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证,认为1号墓墓主应该叫‘避’,此前是因为发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误读成了‘辛追’。”

于是,“妾辛追”夫人变成了“妾避”夫人。

那一枚令“辛追”改名的关键信物,长什么样子呢?请看图

这枚骨质的印章,大概有指甲盖那么大,因为长时间埋藏地下、忽又重见天日,刚刚出土时,字迹模糊,考古工作者很难分辨出印章写的什么。不过,从这枚模糊不清的印章上,隐约可辨有“三个字”的刻痕。

这“三个字”大致描样如下:

右边是个“妾”字,这一点毫无争议。

重点的争议在于,妾字左边这黑压压一片,到底是“辛追”二字,还是“避”字?

先来看看西汉时期,辛追二字和避字的异同。

这张图是秦朝李斯所书《峄山石刻》,第二列第四个字即为追字。很明显,与“避”字不一样。李斯所书的“追”字,右边为两个口一个丿;而马王堆古墓的印章上的字,并无丿,而是三个口。

上图这个“避”字,乃是东汉《说文解字》里的“避”字写法,从结构上来看,与印章里的左右两部分非常相似,左边的“追”字,也与印章几乎一致。

从这一点来看,文字专家在搞到清晰的印章照片之后,为马王堆墓主人“翻案”似乎合情合理。毕竟,考古是一个去伪存真的工作,将更接近真相的答案展示出来,才是这份工作最正确的态度。

可是,印章中的“丿”和“口”,并不能完完全全证明,这个字就是“避”字。

考古工作的严谨,必须有十足的把握推翻过去的结论,才能将其公布于世。因此,“辛追夫人”变成“妾避夫人”,尽管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是,湖南省博物馆仍然坚持使用“辛追夫人”来命名马王堆主人。

发表这篇文章的复旦大学,也在争议起来之前,已经将该文章删除,更是说明了“避夫人”只是部分考古工作者的看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无独有偶,当年关于到底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也在学术界掀起一番争议,最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后”字确定,中华第一鼎自此有了新的名字和涵义——成了后母戊鼎。

不过,后母戊鼎能够被更名,有充分的考古依据来支撑,辛追夫人想要更名,恐怕没那么容易……

有争议是好事,这样才能让普通百姓更接近考古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