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细究起来,“美国人”喝茶的历史远比“美国”的历史早得多。
在17世纪中叶,当时纽约还是荷兰殖民地“新尼德兰”,这些美洲的荷兰殖民者就已经开始喝茶——当然是中国茶。此后,随着大量英国人移民美洲,饮茶之风更甚。美洲人在喝茶的习惯上,和英国人几乎难分伯仲;甚至在喝茶器具上,也热衷于中国瓷器。这段时间,美洲殖民地年茶叶消耗量高达570 万——650万磅,相当于每人每天饮用1.4——1.6杯茶。
北美殖民地跟同一时期的英国本土一样,一方面茶叶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茶叶走私泛滥。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加大了对北美殖民地的税收征缴,先后于1765 年出台了《印花税法》、1767年出台了《唐森德条例》,对茶叶、玻璃、纸张、印刷品、铅和涂料等课以重税。这在北美引发广泛而强烈的反对。
殖民地的白人精英们宣称:既然他们在国会没有代表,就没有义务缴税。这当中最著名的当数波士顿“茶党”。以波士顿商人汉考克和知识分子亚当斯等为首,反抗者自发组成波士顿茶党,号召人们抵制具有英国政府背景的东印度公司和其经营的茶叶;同时,他们通过大量走私茶叶来逃避关税。这场运动使东印度公司雪上加霜,本来他们经营的茶叶价格就高,再加上人们的抵制,茶叶销量便一落千丈。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于1773年通过《茶叶法案》,严禁茶叶走私行为,并赋予英属东印度公司茶叶贸易垄断权;同时免除其积压的2000万磅茶叶的关税,并允许其在北美殖民地低价倾销,价格比走私茶叶还低。这无疑威胁到许多茶叶走私商的利益。
1773年11月,东印度公司的4艘商船,装载着342箱茶叶开进波士顿港。12 月16日,波士顿数千人集会抗议,要求东印度公司的运茶船离开港口,遭到拒绝。当天晚上,在波士顿茶党的策划下,100多个所谓的“自由之子”装扮成印第安人,偷偷潜入停靠在“茶叶码头”的东印度公司商船,将船上价值18000英镑的 342箱茶叶全部倒入港口。
那些来自中国的武夷茶,经过了9个月的海洋旅程,最终没有被冲入茶杯,而是被冲入了海洋。当时的《马萨诸塞时报》描述道:“涨潮时,水面上漂满了破碎的箱子和茶叶。自城市的南部一直延绵到多彻斯特湾,还有一部分被冲上岸……”在倾茶时,有人趁机将茶叶揣入怀中,被发现后,立刻遭到围攻和暴打。
波士顿倾茶事件很快传遍了整个殖民地区。人们只要发现中国茶叶就要不顾一切地毁掉。在新泽西最繁华的格林威治,原本驶往费城的“灰狗”号货船上所有茶叶都被卸下焚毁;在马萨诸塞的威斯顿,有人谣传说当地一家大篷车饭店销售茶叶,一群“爱国暴徒”便捣毁了饭店,虽然没有发现茶叶,但却将饭店里的烈酒喝了个精光。
1774年3月,波士顿又发生了第二次倾茶事件,“财富”号商船上的28箱茶叶被倒入大海。随着事态越来越严重,英国政府下令关闭波士顿港,满载士兵的战船随之驶入殖民地。倾茶本身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新泽西州前州长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应该赔偿被倾倒的茶叶,并表示愿意用自己的钱来赔。但英国政府认为,此举是对殖民政府的挑衅。
次年,针对马萨诸塞州,出台的一系列“强制法案”,取消了马萨诸塞州的自治地位;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政府高压控制,规定英军可强行搜查民宅。面对大英帝国的“不可容忍”,北美殖民地的人民也没有“容忍”;对抗的结果,终于在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附近的莱克星顿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当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时,美国商人不被允许与中国直接进行贸易。美国刚刚获得新生,就积极加入茶叶贸易的行列,他们甚至将第一艘茶叶商船命名为“中国皇后”(Empress of China)号,而这艘载重360吨的商船就在波士顿建造完成。在很短的时间,美国就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茶叶买主。
1784年,“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格林船长在8月28日的日志中写道:“‘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次历时15个月的远航,获得的利润达3万美元,其中茶叶为3022担(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价值66100两白银,占该船总货值的92%。有了这次“成果丰硕的航行”,此后前往中国的商船络绎不绝,所购商品仍以茶叶为大宗,并且增长迅猛,有一艘商船干脆叫作“茶树”号。
从1784年到1814 年,近300只美国船只向广州进行了618次航行。1784年中国输美茶叶仅为3022 担,1799年达到33769担,增长10余倍;1833年超过10万担,1936年达到22万担。1840年,美船购买了1933万磅茶叶,占其在华购货总值的81%。
19世纪后半期,轮船大大缩短了海上运输时间,美国喝绿茶之风盛行,但这些绿茶并不来自中国,而主要来自开埠不久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