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争:需得有实力才有底气和能力与对方抗衡

2020-09-02 19:30:25 作者: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军事上的战争,更是诸侯间在政治上的博弈。每个诸侯都想给自己国家谋取最大利益,而博弈论就是找出最佳方案给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就让我们看看这些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间有趣的博弈吧。秦赵之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七强相争,秦国独大,秦王得知赵国得到了和氏璧,要以十五座城池来换。但秦国此前就有耍赖的行为,张仪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用六百里地骗得楚齐断交,事后却坚持说只答应了给六里地,楚怀王一时间沦为笑柄。

这次说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肯定又是耍赖,毕竟再怎么好的玉也不必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怕丢了和氏璧又得不到城池,又怕不答应会被秦国报复,希望能够既不上当受骗,又不被报复。就派蔺相如前往秦国。

而蔺相如知道秦王要耍赖,自己便也拖延耍赖。先说要与璧一起撞碎,秦王连忙赔不是,让大臣在地图一一指出城池给蔺相如看。蔺相如还是不相信,说大王如果诚意换和氏璧就请斋戒五天。

秦王答应了,蔺相如马上派人乔装成商人把和氏璧藏着抄小道跑回赵国。秦王知道后大发雷霆,但蔺相如说的振振有词也不好翻脸。两方都耍赖都没得到什么好处。

于是秦国来耍横的,攻打赵国。秦王还强约赵王在渑池会见,因和氏璧的事想要羞辱对方。席上秦王耍横强行要求赵王鼓瑟,赵王也不敢抵抗,并让史官在秦国史志中记录以示羞辱。

蔺相如以同归于尽相威胁,迫使秦王击了一下缶,同样将秦王击缶记入赵国史志。虽然秦王始终没有占到上风,但秦国只是想一探赵国的虚实,而从赵王不敢反抗,并为之鼓瑟看出来赵国的实力很虚。但赵国也做好了防御准备,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前面的以赖对赖赵国还算成功,但赵国呈上和氏璧就是不想惹怒秦国,最后偷偷送走和氏璧虽保住了璧,但不仅惹怒了秦国还变成了赵国的过失。和氏璧终归只是个宝物,就算白给秦国,于赵国有多大损失?

如果秦不给赵城池,秦将背上理亏的名声。这步棋实际上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妙。以横对横,赵国看上去也是没有吃亏,实际上可以看出不管是耍赖还是耍横,这都属于对赵国的一种试探。

楚宋之剑及履及

春秋时期有过晋楚争霸,但大国都很聪明,若直接较量两败俱伤便被第三方讨了好处,所以都不愿直接较量,通常都是让跟班小国们打来对抗。而大国间的小国不找靠山的话就会被歼灭,于是不得不找大国作为依靠。

郑国就比较圆滑,朝秦暮楚,看哪国占优势哪国厉害就跟谁。但是宋国迂腐守旧,不敢冲破陈规,只想跟楚国死磕,但又太死板,宋襄公坚持"不鼓不成列","不重伤";坚持不利用地势攻打敌军,最后自然被楚国打的很惨。

楚国想要试探一下郑宋两国,让他们倒向己方,于是派使者分别出使晋国和齐国,却故意不向必经的郑国和宋国借道。按春秋时期的礼数,诸侯之间使者出行须向经过的国家借道。楚国不借道,无疑是耍赖。

被派去出使齐国的申舟对楚庄王说:郑国人怕惹麻烦,经过郑国不会发生什么。但宋国人不明事理,经过宋国肯定会被杀。楚庄王说:宋国杀了你,我就讨伐他为你报仇。他去耍赖,只要宋国敢耍横就比他更横,他要的就是申舟被杀。

果然宋国恼羞成怒,表示:楚国经过宋国而不借道,是视宋为亡国。杀了使者后被报复也是亡国,于是就杀了使者就为出口气。也许是仗着有晋国撑腰,宋国敢跟他横着来,不计后果地杀了申舟。

而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急忙起身往外跑,急欲出兵为申舟报仇,什么都不顾地跑出去,随从捧着大王的鞋追到窒皇才让他穿上,捧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才让他佩上,驾车的人追到市上,才让他坐上车子。

左传可谓是说的十分生动形象了。超级大国楚国迫不及待地以横对横,立即发动进攻。宋国想让晋国帮忙,晋国却不厚道,虽让人传话说会来救,但迟迟不愿出兵,骗着迂腐的宋国跟楚国死扛,最后到了"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的凄惨场面。

宋国太过迂腐,不愿耍赖,宋襄公人品确实可以,但上战场并不是拼人品,而是看谋略,俗话说得好兵不厌诈。宋国不耍赖便要耍横,但宋国没有实力啊,因祖辈是泱泱大国商,心存幻想,想要恢复以前景象,但没有实力还去跟人家耍横,结果自然是被打得很惨。

楚齐之风马牛不相及

齐国是超级大国之一,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匡天下,渐渐有些膨胀。击溃蔡后想要顺势讨伐楚国。但楚国的实力强劲,闻讯并不慌张,楚国派代表去齐国质问:你们在北方,我们在南方,就像发情的牛马不会交配,你们闯入我们的领地,是什么道理呢?

齐国代表管仲不甘示弱说:"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我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便开始耍赖,使臣认下了没有纳贡的事,在周昭王的事让他们去水边看看,表明自己不知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