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统可以阻止对权力追逐吗?看这三件事就明白了

2020-09-03 01:10:04 作者: 血统可以阻止

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血统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在封建社会当中,人们是非常看重血统的,拥有王族的血脉和拥有平民的血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社会上所处的阶级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在古代历史的发展当中,无数人想要与皇室攀上关系,其实为的就是一个血统问题。

在先秦时期,像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样的历史时代里,血统对于人们思想的控制更是非常的重,尤其是在西周建立了分封制度之后,人们对于血统问题的看重比之前的时代更为严重,像是在婚姻关系里面,人们就经常提到的门当户对一样,这也是因为血统问题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分封制度本身就是一个阶级层次明显的制度,天子是最为尊贵的,平民位于社会的底层,这样明确的阶级等级的划分,让血统问题变得更加的尖锐,于是就有了后来哪怕是拥有皇族血统的人再怎么落魄,在人们心目当中这样的人也比平民要高贵很多。

秦始皇之所以没嗜杀功臣,是基于对血统天生的崇拜

虽然血统真的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这能够说明血统能够决定一切吗?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一种观点了,这是一种对秦始皇之所以不杀功臣的问题的一种观点,这一类人认为秦始皇之所以建国之后没有除掉那些立过大功的功臣,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血统有一种天生的崇拜,秦始皇是秦国的正统继承人,秦国是东周分封的正统诸侯国。

因此,秦始皇的血统无疑是高贵的,在平民们眼中,他是天生的王者,他天生就拥有那样的血统和身份,那是其他的人们求之不得的。因此,即使是有人上位,也不会被众人所折服,所以那些立下大功的功臣也就不需要多此一举的去篡夺国家的权力了,而秦始皇因为自身血统的高贵也不需要除去那些功臣。

汉代之后,开国君主嗜杀功臣,是否是因为血统崇拜的淡化

在秦朝建立之后,并没有发生像是汉朝建立之后的那种狡兔死走狗烹的现象。而到了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喊出了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喊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天下的农民们觉醒了,让他们不再那么看重血统问题,而刘邦本身又是一个平民天子,他本身也没有很高贵的血统。

因此,在刘邦登上皇位之后,人们对于血统的那种看重和崇拜渐渐的变淡了,所以在这种情况的制约之下,后来的君主们才不得已要消灭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那么这种观点真的是正确的吗?秦始皇的这种做法真的是因为他天生血统的崇高吗?血统真的能够阻止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吗?我们今天就来重点分析一下这种观点究竟是对是错。

血统问题不能阻止人们对权力的追逐

其实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跟的,血统其实也并不是天生的,像这些国家的开国之君也并不都是天生的血统高贵,哪怕有一些诸侯国确实是血统比较纯正,但是追溯到历史的源头,他们最原本的祖先也都是同出一源的,所以说血统问题其实并不一定能够阻止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除此之外,在战国时期发生的好多件事也都能够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

楚国、蜀国自立为王是对周朝的一种蔑视,与血统无关

第一个我们需要说到的是楚国和蜀国自立为王的事件。楚国和巴蜀地区其实都不是周天子所分封的正统诸侯国,原本它们只是西周的附庸国,后来因为天高皇帝远,周朝并不能够准确地把控这些诸侯国,以至于这些国家的君主萌生了反抗的念头。

尤其是楚国,楚国本身就是蛮夷地区兴起的诸侯国,对于周朝的统治就不是非常的折服,后来楚国对于周天子给他的封号也不甚满意,强烈要求周天子为他提升等级,但是周天子对于这种不是兴起于中原地区的国家很是鄙视,反对给楚国的君主提升登进,楚国君主一怒之下便自立为王成为了独立于周朝之外的第一个诸侯国,这其实就是对周朝的一种蔑视。

按理来说,在当时那个历史时间段之内,周朝的天子是血统最为纯正,也是最为高贵的,毕竟整个中原地区都归在周朝的统治之下,周天子所处的皇族是整个天下血统最为尊贵的家族,可是楚国这种自立为王的行为,完全是一种反抗周天子统治的行为,也就是一种反抗天子血统的行为。如果血统真的是人们心目当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的话,那么周朝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楚国的自立为王。

可是事实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楚国自立为王之后,周朝并没有出兵反抗,甚至其他的诸侯国都在幸灾乐祸,甚至他们从这件事情当中看到了自己称王的机会,这样的情况说明,并非是楚国其它的西周正统的诸侯国也有自立为王的倾向,在他们心目当中,周天子并不是唯一的天下共主,这就说明周天子高贵的血统其实并不值得一提,而巴蜀地区的自立为王也是一样的道理。

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比较闭塞,周天子并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征服巴蜀地区,所幸巴蜀地区的君主就自立为王,在易守难攻的蜀地建立了一个王朝,周天子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办法。这是反对血统是当时那个历史时间段最为崇高的第一个例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