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朝乡役制度变迁,看"富民"阶级与王室之间的较量

2020-09-03 21:37:57 作者: 从宋朝乡役制

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的方式,建立了宋朝。为防止下属禁军总领石守信等人有同样的企图,宋太祖没收了兵权。为了进一步削弱下属的野心,赋予了他们徭役赋税等方面的种种特权,并向他们灌输类似"择便好田宅市之 ,为子孙立永久之业"的思想。

于是,与宋太祖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回到乡村田野,久而久之形成了,有田地却无政治特权的"富民"阶层。

作为补偿,宋太祖还设立了"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土地豪强只要资金充足,就可以无限制兼并土地,这样就把野心勃勃的武将们禁锢在了土地上。这样的土地政策激励了很多富商或者民间的大地主兼并土地,于是,"富民"阶层逐渐壮大。

1. 充当乡役的富民及其优势

1. "富民"也须服役

"富民"阶层即使再富裕,也终究是平民。没有官僚的身份,也就失去了王朝的政治、经济优免权。无论是哪种政治体制,平民都有向国家缴纳赋税、承担徭役的义务。"富民"也同样如此。

不仅如此,大宋王朝还把富民阶层培养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这也是富民阶层服徭役的主要方式。

2. "富民"的服役是宋王室的一个妙招

"有田则有赋""按资产等级决定赋税多少"的观念已经成为宋朝平民的共识。有较多社会财富的富民自然成为了乡间赋税的主要缴纳者。

不仅如此,他们施善济贫,在乡村救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乡村积累了很高的声望。"国初置里正,主催税及预县差役之事,号为脂膏"。

宋王室把富民派为乡村赋税的征收者,成为宋王朝在民间督促苛捐杂税缴纳的主要力量。而在富民充乡役的初期,也能从中捞取到不少"脂膏",也就是获得私利。因此,这项制度是一举两得的妙招。

2. 宋朝乡役制度变迁

"富民"通过为王室征收苛捐杂税,这样看起来一举两得的妙招,也随着时过境迁,效用下降。在北宋中期以后,宋朝的乡役制度开始了变化莫测的生涯。

1. 轮差充役逐渐成为富民的负担

宋真宗时期,就有史料记载,富民充当乡役,并不是一味地捞油水,当遇到抗税、逃税的大户时,富民反而要倒贴。

"不肯输租,畜犬数十头,里正近其门,辄噬之; 绕垣密植橘柚,人不可入。每岁,里正常代之输租"。特别是遇到背后有官僚势力撑腰的豪强大族,轮差的富民就无从下手,只能补足豪强大族未缴纳的税钱。连司马光亦云对富民的困境也有所论述"故置乡户衙前以来 ,民益困乏 ,不敢营生 ,富者返不如贫,贫 者不敢求富。"

2. 宋代国家权力对于乡村社会的渗透能力越来越强

关于乡役制度,宋神宗时期有两项著名的改革,一是免役法改革,而另一项则是将保甲制度融于乡役制当中。

保甲制度的编制是按照户数设置不同的官员,进行分级管理体制。"每5户为1小保,5小保为一大保,10大保为1都保。"

如此,不论是充当乡役的富民,还是官府雇用的人员,所能管辖的民户范围大大缩小,能从中捞到的油水也呈现出大幅的下降。这体现了宋代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管辖、渗透能力越来越强。

3. 熙宁时期免役法改革让富民阶层得到暂时的解脱

很多富民充当徭役,不仅要倒贴,还耽误自家经商和土地经营,于是纷纷设法逃避。如此,急需大量税额的宋王朝收入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为了缓解境况,熙宁时期进行了免役法改革。《宋史·神宗二》载 :"罢差役法,使民出钱募役。"富民向官府缴纳免役钱,就可以不再充当徭役。而官府用这笔钱,雇佣专人代替富民征收赋税。

如此,富民阶层暂时从徭役当中解脱出来,用钱换来的时间,经营土地,经商营生。不仅避免了破产,还促进了自身的资产积累。

对于宋王朝来说,免役法也让收入大幅增加。雇佣直接代表官府的人员进行征收,避免了富民与官府的利益纠葛问题,直接为宋王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4. 差、募交叉、反复无常

即使免役法对于宋王朝和富民阶层,是双赢政策。然而,却非常短命,仅推行了10年就被废除了。"天下免役钱并罢,其诸 色役人并依熙宁元年以前旧法人数,令佐揭簿定差"。

轮差法代替免役法,是宋代乡役制度的重大倒退。而在8年之后,轮差法又再次被免役法取代。短短18年之间,乡役法就改了两次,可谓反复无常,变化多端。

而宋徽宗与宋钦宗时期,北宋王朝已经走向了末端。对外,金王朝一直以压倒性态势攻击宋王朝。宋王朝急需大量军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