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智慧,读过才知道

2020-09-03 22:38:35 作者: 历史的智慧,

近几年,古装剧市场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以历史朝代为背景的电视剧,都喜欢以“历史正剧”为宣传噱头,来抢占收视率。这个宣传虽好,但剧情与史实不符,过分戏剧化的剧情,被观众差评的也不少。

但相比较早间,“戏说系列”历史剧的让人啼笑皆非、“秘史系列”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历史正剧”们显然还是要更得观众青睐。

很多“历史正剧”中,都会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演绎。而通过影视剧的加工,很多历史事件被模糊化,有些欲说还休的情节,反而引发了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也让人对历史中的人物有了不少遐想。

可历史终究已是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作为后来者其实很难说清楚、弄明白。很多事件和人物在史书中的记录,或多或少会带着执笔者的印记。

正因为如此,历史才一直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扑朔迷离,却又引人入胜。

从小,我就喜欢看历史故事,能明白多少道理倒未见得,而收获到的小跟班的数量,倒是随着讲述故事的增多,突飞猛涨。

随着历史故事越看越多,年纪越长越大,我才惊觉,历史绝不只是一个个故事,而是很多复杂社会环境,历史秩序,人物命运的结合。它们,让人或崇拜,或叹息,或欣喜,或悲凉……

回望历史,才会发现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让路。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只能被激荡的历史洪流裹挟着艰难前行。而无论当时多么伟大的人物,多么宏大的事件,多么艰难的处境,多么高深的计谋,最终,都只成为了史书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可能简短,可能冗繁,但大多逃不开枯燥的本质。这样的文字,当然也并不吸引人。可真正的历史,是不同鲜活的生命组成,绝不应该只是枯燥,它应该有自己的色彩和趣味。

温伯陵的《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就是这样一本历史类的书籍,它与传统的历史书籍完全不同。在这本书里,温伯陵没有提出高屋建瓴的道理,也没有将历史描述的严肃和晦涩。在他的笔下,历史中的每段故事都是由人来缔造,历史人物才是所以历史的灵魂,至于那些被后世评论了无数次的功与过,对与错,显得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温伯陵是很受欢迎的历史专栏作家,同时他还是“温乎”传媒创始人、“一点资讯”2019年度“真知灼见供应商”。 温伯陵的专栏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写法,从新奇的角度阐述不一样的历史观点,让历史不只是历史,而是一种过去和现在的链接。历史在他笔下成了现代的镜子,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这本书叫《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绝对不夸张,书中的内容非常接地气,把历史事件加入了极强的现代感,描述历史事件也用了很多非常“时髦”说法。比如“潜规则”“贸易战”“鸡汤”“创业”“上位”等等。

既是以人为本,《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自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温伯陵在讲历史时,跳出了传统历史书的俗套,既没有按朝代去论英雄,也没有以大事件去论成败。而是把历史中的同类人做了个分类集合。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中,项羽已经脱离了刻板的末路英雄的印象,他的失败不只是时机,更重要的人心和历史规律所致,官二代对泥腿子的生活际遇和内心境况,肯定是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曹操的一代枭雄,也是深入人心,但这样一个大人物,也有普通居家男人的温存。而王莽的逆贼形象,或许只是表面现象,他的初心竟然是天下大同的雏形。

当然,这样颠覆我们认知的人物还有很多,这些形象的重塑也是作者不一样的观点和视角,为读者打开了了解历史的更多可能。

帝王们有帝王的权术,宠妃们也有宠妃们的计谋,文人有文人的气节,侠士有侠士的忠义。无论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还是乡野村夫,在这本书中,都有他们的名字,事实上,每一节都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如“刘邦和项羽,好老板与坏老板”,“令贵妃的争宠记,打清国的贸易战”,“权利的游戏:慈禧和光绪的二人转”等等,只看标题都很想一睹为快,真是妥妥的阅读吸引力爆表。

温伯陵曾说,他对历史感兴趣,是因为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他时常有一种代入感,现在的很多物品都让他产生了与古人产生交集的奇妙感觉,比如儿时的玩具——古铜钱,再比如苏轼曾经生活过的那些常州角落等等,这份交集感让他明白想要以史为鉴,只有读史才能增长智慧,我想这大抵也是他能写出这么有趣历史书的原因——他想把这份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而他已经把这份智慧展示在了《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