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面对章邯、王离四十万秦军,楚霸王项羽毫无惧色,率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大胜秦军。战后坑杀二十余万秦军亦广为诟病。
然而,战前项羽处于何等的凶险政治、军事环境,却鲜有人提,此一役,如项羽战败,所面临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但是重压之下的项羽,却爆发了惊人的力量,以数万之军重挫四十余万秦军,无愧于霸王本色。
一、项梁死后,项羽军权旁落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所引领的起义浪潮一波接一波,而身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的项梁跟他的侄子项羽,自然也不甘居人后,率八千江东子弟兵起兵反秦。
二人反秦以后,一直顺风顺水,数破秦军。陈胜死后,项梁更是推举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其声势更加浩大,俨然成为起义军之首,一时风头无二。然而,不断的胜利却冲昏了项梁的头脑,骄傲自满的情绪不断侵袭着项梁。正所谓骄兵必败,项梁也难逃厄运,被章邯所率领的秦军大破于定陶,惨死于乱军之中。
项梁死后,项羽、刘邦所率领的军队原打算占领陈留,却因项梁之死,士兵多有恐惧心理,于是二人只好同另一名楚将吕臣所率军队共同返回彭城驻扎。然而,原本牢牢把持军政大权的项梁一死,项羽不但没有继承其叔父所有的权力和地位,相反在楚国的地位却是急转直下,很快,连军事指挥权都被剥夺了。
楚王熊心听说项梁死后,很快就带人从盱台直奔彭城,将项羽和吕臣的军队全部收编,由自己亲自统率,原本与刘邦各率军队的项羽转眼成为无兵之将,而刘邦则幸运地保有其军队的完整性,领砀郡兵、封砀郡长。吕臣与其父吕青也都在楚国官居高位,唯独项羽遭遇了冷落。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史记.项羽本纪》
二、楚国君臣的不信任
项羽的军权之所以被如此迅速地拿掉,其表面原因是因为项羽过于残暴。
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史记.高祖本纪》
但是其深层次原因则完全不同,一方面是楚王君臣需要对项梁所把持大权进行一种正常的“回收”,另一方面则是他们集体对项羽的不信任。
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史记.高祖本纪》
我们常听说的,楚王熊心与诸将相约“先入关者王之”的说法,实际上,当时楚怀王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主动请缨,诸将皆畏惧秦军的强大。而真正敢于率军西取关中的,唯有项羽和刘邦二人而已,但是正如上文所说,楚怀王君臣相对来说更希望选择刘邦,而不是项羽。
项羽攻秦的理由其实也很充分,就是要为其叔父项梁报仇,一雪前耻。可是楚王手下的诸位老将却都不同意项羽领兵,他们形容项羽是“为人剽悍猾贼“,所以都建议由“宽大长者”刘邦带领军队,向西略地,同时把陈胜、项梁的游兵散卒尽皆收至麾下,进武关、攻咸阳、诛暴秦。
所以,我们会看到当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场景,明明是说楚王与诸将相约“先入关者王之”,但是刘邦的路线是避开秦军主力,取武关,进咸阳;而项羽的路线却是北上救赵,再取函谷关,再进咸阳,并且项羽还不是军中主帅。十足的不平等竞争,这才造成了后来刘邦先入关中,而项羽后入的结果。
三、宋义的不良居心
所以,当“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没过多久,项羽就迎来了一个顶头上司——宋义。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本来是楚国令尹,后在投奔到了项梁的麾下。项梁兵败之前,宋义便观察到了项梁骄傲自满的情绪,便在其出使齐国的途中,将项梁军必败的预言告知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并且明言,如果显是打算见项梁,就应该拖延时间,不必急于一时,否则大祸临头。正是因为听从宋义的建议,显才躲过一劫。所以当显后来出使楚国见到楚王的时候,就把宋义对他说的话告诉了楚王,并力荐宋义,说他颇通兵法,可以大用。楚王因此才起用宋义,将其拜为上将军,领兵救赵,而项羽和范增则分别被封为次将、末将,作为宋义的助手。而他们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任务——抗秦救赵。
当时,章邯打败了项梁的部队以后,觉得楚国的军队已不足为虑,便直取赵国去了。而赵王歇也不敢怠慢,忙以陈馀为大将,率数万军队奋力抵抗。深感自己实力不足的赵王于是数次向楚国求救。然而,当号为卿子冠军的宋义,率领军队行至安阳以后,便安营扎寨,逗留四十六日之久而没有前进过半步。项羽不解,向宋义提出质疑,宋义竟说:“如今秦赵相争,如果秦国赢了,我军可乘其疲敝,攻而克之;如果秦国胜了,我军刚好一路追击,可一举而灭秦。”随后,宋义又安排他的儿子宋襄去齐国做国相,并亲自送至无盐,并大摆酒筵以待宾客。相反,楚军士卒却处在挨饿、受冻之中,苦不堪言。
可见,宋义不听从楚王命令(救赵)在前,私通齐国在后,其居心早已不良。要知道,当初项梁所支持的齐王田假正是被现在的齐王田荣所驱逐的,宋义又和田荣关系如此密切,其真实的想法很可能是趁秦赵相争,一举占有赵地而称王,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