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奇葩事:本是豪横权臣,却因为穿衣不讲究引发众怒,死于非命

2020-09-05 21:37:34 作者: 历史奇葩事:

题/历史奇葩事:本是豪横权臣,却因为穿衣不讲究引发众怒,死于非命

文/刺客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春秋末年,周室衰微,诸侯并起,争战不息。人们精神信仰崩塌,旧的道德规范和文化秩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正所谓“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出十三经注疏.毛诗注疏)

在这个时候,作为周公后裔,礼仪之邦的鲁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具体表现就是鲁国公室倾颓,“三桓”崛起,把持朝政。

所谓“三桓”是指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大家族,他们的始祖分别是庆父、叔牙和季友。这三人都是当年鲁桓公的儿子,故而得名。

“三桓”中最强横的当属季孙氏了。季孙氏当家人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以及季昭子在鲁国相继执政,他们占据费、卞和东野等地,与鲁国公室分庭抗礼,权倾朝野,僭越不臣。

尤其是季平子和季昭子,在历史上曾两度驱逐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和鲁哀公,是炬赫一时的强横权臣。

拥有如此权势,按说个人安全应该不会成为问题。但事实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季昭子竟然因为平时穿衣服不讲究这一点小事,不幸被人刺杀,死于非命。这一切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季昭子参考画像)豪横不臣,驱逐哀公

鲁哀公姬将,是鲁国第二十六任国君。他曾于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迎回流落在卫国的孔子。归国后,鲁哀公对孔子非常礼敬,多次向他询问治国理政道理。孔子病故后,又亲制诔文,祭奠孔子,称其为“尼父”,态度相当恭谨,是一位比较贤明的君主。

(孔子剧照)

鲁哀公在位期间,因不满季氏专横跋扈,一直想收回权力。按《庄子》中的说法,鲁哀公曾有意让孔子来做鲁国的辅相,但被大臣颜阖劝阻,未能成功。

《史记.鲁周公世家》也记载,鲁哀公曾到陵阪游玩,路遇鲁国大夫孟武伯。

哀公问他:“请问我会死吗?”孟武伯答道:“不知道啊!”这说明鲁哀公已经深切地感到了三桓的威胁,甚至到了担心自己的性命是否会不保的地步了。

(鲁哀公剧照形象)

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春,季康子去世,其子季昭子秉政。鲁哀公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就暗中联络越国,想对三桓发难。三桓听说这个消息后,也对鲁哀公日夜防备,自此君臣猜忌日深。

八月,而哀公离开鲁国国都曲阜,来到了陉氏。指挥鲁越联军对季昭子的封地费邑发起了进攻。不过,貌似鲁越联军军纪并不是太好。

因为,据《曾子.杂篇》说,当时曾子就住在费邑,鲁越联军进攻时,曾子离开躲避。鲁军毁坏了曾子的房子,事后还是季氏帮助他修好了房子,迎接他回来。

(曾子像)

季昭子不甘心束手待毙,联合孟孙氏与叔孙氏对鲁军发起了反攻,鲁越联军大败而回。鲁哀公被驱逐,出逃到卫国,因无法安身,又流落到邹国,随后再逃越国。不久被鲁国迎回,途中病死在有山氏家。

鲁哀公与“三桓”之间的矛盾激化,虽是鲁哀公率先出手,但其实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以季氏为首“三桓”的豪横不臣。他们把持朝政,架空鲁君,掌控着鲁国所有的权力,让鲁哀公过着朝不保夕的傀儡生活。鲁哀公不顾一切的孤注一掷,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自我保护行为罢了。

(三桓分鲁)僭越失礼,欺凌悼公

鲁哀公死后,其子鲁悼公姬宁继位。受到鲁哀公的言传身教,他也非常重视礼敬贤能。孔子的高足有若去世后,鲁悼公曾亲自前来吊唁,可见其敬贤之心,实不下于乃父。

不过,大厦将倾,想凭一人之力挽回,也确实有些力不从心。鲁悼公在位时,鲁国国力日下,“三桓”也愈加骄横。

以季昭子为首的“三桓”,待在自己的封地里自成一统,他们不再参加鲁国朝会,做各种事也不向国君请示和汇报,鲁悼公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可有可无摆设而已。

(春秋时期的分封图)

《竹书纪年》中说,晋幽公十三年(公元前421),季昭子曾背着鲁君,在楚丘与晋幽公姬柳会盟,事后又发兵攻取了卫国的葭密,并在当地筑城守备。

与外国国君会盟和出兵征战,攻城略地是何等的大事,季昭子竟然不申请国君同意,可见此时的“三桓”已经跋扈失礼到了何等的地步。

司马迁在《史记. 鲁周公世家》中记载的“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