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因为一时起了色心,好人妻属性大发,笑纳了张绣的婶婶邹夫人,因而激怒了本已投降的张绣,被张绣偷袭击败,在这次偷袭中,曹操损失了长子曹昂这个继承人,侄子曹安民,还损失了身边最忠心、武力值最高的护卫典韦,这绝对算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了。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继续征讨张绣,因背后大敌袁绍的掣肘,曹操主动退兵,此次征讨无果,曹操没能为儿子、侄子和亲信护卫报仇。而且,因为和袁绍争夺北方控制权的决战临近,在击败袁绍之前,曹操暂时也无力征讨张绣,为亲人报仇的愿望遥遥无期。
可就在一年后的建安四年(199年),张绣却很意外的在谋士贾诩的劝说下,没有归附实力更强大的袁绍,而是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大喜过望,为了消除张绣的戒心,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两人结成了亲家。
此后,张绣安心的曹操麾下作战,曾因功“复增邑凡二千户”,当时,曹操麾下的所有将军中都没有获封超过千户的,张绣以降将之身成为获封邑最多的将军。显然,张绣被曹操当成了降将的典型来对待,是什么原因能让曹操放弃杀子和杀亲信之仇?反而如此厚待张绣?原因大概有三点:
第一:争取统一战线,而后和袁绍决战,公也,杀子和杀将之仇,私也
建安元年,张绣依附于荆州刘表,被刘表安排守宛城,其作用和未来刘备投奔荆州后守新野是一样的,就是防备或进攻北方的先头部队,而刘表和曹操是敌对的。曹操当时最重要的战略是和袁绍争夺北方的主导权,为此,就必须要先扫平周边的敌对分子,以免和袁绍决战时,他们在背后捣乱,这就是曹操为什么要屡次征讨实力并不强的张绣的原因。
曹操和袁绍的决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争锋,还包括政治、人心、人才和大义上的争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谁主动靠向曹操,就能得到优待。比如刘备在建安三年时投奔曹操后,就获得了“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待遇,曹操这是做给在袁绍和自己之间摇摆的势力们看,跟着曹哥我有肉吃。
同样,张绣在曹操和袁绍胜负未分时,主动靠过来,至少在政治和人心的争夺上,能给曹操很大的帮助,在曹操击败袁绍前,任何主动投降过来的前敌对分子都必须善待,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争取统一战线,而后击败袁绍才是重中之重,曹操对轻重缓急分得很清楚。
就像《三国演义》中赵云劝说刘备不要先去攻打孙权为关羽报仇时说的话:“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套用到曹操身上也是如此,儿子和大将的仇是私仇,何况,张绣当初投降后反叛,起因还是曹操自己好色惹的祸,曹操是理智成熟的政治家,知道该如何选择。
第二:徐州刘备是曹操侧翼的重大威胁,鼓励刘备学习张绣
在张绣再次投降曹操的建安四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刘备背叛曹操,借着被曹操派出去讨伐袁术之机,聚兵数万人重占徐州自立,而且,刘备因为接受了汉献帝发出的衣带诏的缘故,在袁绍和曹操的争锋中,明显是靠向袁绍的,刘备不解决,未来和袁绍的决战中,侧翼就无法保证安全。
徐州刘备的威胁肯定是要解决的,但是否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选项?曹操当时还不知道刘备秘密加入了反曹联盟(衣带诏事件是建安五年时才泄露),没有把他看成死敌,如果能让刘备主动再次主动投降是最好不过,刘备是皇叔,真心投降过来的意义可比张绣大得多,政治上是能加很多分的。
而且,曹操即使能战胜刘备,但在开打之前,也无法判断战争结束的时间,万一被被拖进和刘备的战争泥潭,占便宜的是袁绍。而曾经杀死过自己儿子和爱将的张绣此时来投降,正好当成典型来做给刘备看,杀子之仇都可以放下,何况裹挟几万兵马自立?如果刘备也学习张绣,曹操就省心多了。
第三:为争夺天下展示胸襟,在这点上,还有谁能比得上张绣?
上述两点都是战胜袁绍之前必须要做的政治姿态,那么,官渡之战后,曹操已经在北方无敌,为何还要继续优待张绣?给他的待遇超过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军们?这同样是以大局着想,曹操志在天下,至少,在夺得天下之前,要让人看到自己的胸襟,张绣和曹操之间的恩怨非常典型,足以做给天下人看。
在贾诩劝说张绣投降曹操的原因中就有一条:“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贾诩毫无疑问判断得非常准确,没有谁能比得上张绣更能让曹操展示胸襟了。所以,曹操也非常感激贾诩,对他说:“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给贾诩的官爵甚至还要超过张绣:“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