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揭开了古代富二代的一面:从不缺钱,永远是少年

2020-09-07 01:02:41 作者: 李白揭开了古

文 | 贾永剑

好的家世背景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无论是官宦世家还是家资巨富抑或小有安康,只有在吃饱穿暖的情况下才能考虑更多的东西,这也符合马洛斯需求的理论。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 ,古代富二代们的隐秘生活。

(四川省绵阳江油市北郊昌明河畔的李白纪念馆。IC photo / 图)

最近,李白又火了。

有人提问:“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整日游山玩水,他的钱从哪儿来?”无数网友疑惑:李白从24岁开始就一直在旅行的路上,一生几乎漫游了整个中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大唐第一“无业游民”为什么可以活得这么滋润?

细究下来才晓得,人李白有祖产。虽说李白的身世一直讳莫如深,但有考据认为,李白是唐宗室李建成之后人。这可能有点不着边际,那就来点实在的。李白的前两任老婆许氏和宗氏,都是宰相的女儿。这意味着即便不是家资万贯,也绝对够吃喝生活了。再加上李白一生寓居各地,也结识过不少有钱的大佬,资助不断,因此也够他旅行和吃喝了。

所以,说李白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是绝对不为过的。而在历史上,也只有类似李白这样的二代们,才有绝对的选择权,是做官,还是退守田园纵情山水。官二代才是主流

家世不是一张简单的名片,在古代,尤其是隋唐开科举之前,家世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进阶的根本。司马迁,也就是写出《史记》的这位,我们都知道他坚持真理、不畏皇权、敢说真话,最重要的是能忍辱负重写出史家之绝唱。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没有细想过,他的这些优良的品格是怎么一点点培养出来的,总不会凭空出现吧?

司马迁的祖父不是官,却颇有家资,四千石的粟米换了九等大夫的爵位,虽然很小,但全家得以免除了徭役。古代没有官爵的百姓,纵然有家资万贯,那也需要定期给皇家和官家服徭役。有钱人可以想办法通融免除,没钱的小老百姓,干了自家的活儿,还得给公家免费出工,试想生在这样的家庭,那读书识字基本就免谈了。

而司马迁小时候就受教于孔安国和董仲舒。孔安国是孔子的十世孙,彼时著名的经学家,董仲舒就是那位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人。这样的受教育环境,堪比矮大紧常自诩的小时候在清华园里,随随便便到某位知名教授屋里串门啊。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后,司马迁则大部分时间还留在老家,继续耕读的生活。你别以为他天天种地去了,所谓耕读,类似于学历的镀金。西汉那时还没有科举呢,想要做官,无非是有家世、推荐、孝廉三种形式。前两种基本上都被官宦世家垄断世袭了。

而举孝廉这种形式,就是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通过就能做官。至于推荐的标准,肯定得能读书识字,还要通晓经书,其次得人品好,做人做事要符合儒家所推崇的要求。对了,被诸葛亮在两军阵前骂死的那位,就是举孝廉入官的。

这样的标准,普通家庭的子弟基本上是可望不可及。那位“采菊东篱下”的五柳先生,还有发明了登山履的谢灵运,年轻时候的入仕,也不得不屈从于这种制度。这二位的家世背景,也完全当得起二代的称号。尤其谢灵运,唐代刘禹锡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谢灵运的祖上。他的爷爷是打败苻坚的谢玄,他外婆则是王羲之的独生女,这就是标准的世族大家。

即便到了唐代出现了科举制,普通家庭的读书子弟有了晋升之门,可跟那些世族大家对比起来,还是有天壤之别。王维和孟浩然都能写田园诗,然而前者的出身是河东王氏,家世背景好,二十岁上下就中了进士。而孟浩然,是湖北襄阳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但跟王维的家世比起来差距就非常明显了。孟浩然一辈子未能入仕做官,应试的能力是一方面,家世背景也是很重要的一面。

重要到同样的才学,如果家世深厚,入仕的途径就顺畅无比,若是家境一般,就得一波三折了。

人们都知道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却不知道他家是河东柳氏,世代为官,他母亲是范阳卢氏,家世也十分深厚。这些人脉关系和家世,为其铺就了顺利的入仕之道。相比之下,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的家世就很坎坷了。幼年丧父,生活没有依靠,科举考试也是一波三折。曾经向宰相三次上书自荐,人家一次都没搭理他。正是因为有这种切身的体会,韩愈才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慨叹。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古时二代们以官二代居多,尤其是那些被人所熟知的二代们,其祖上基本都曾为官。古代四民士农工商,财富虽然是基础,但读书才是进阶的根本。那些世族大家都是书香门第,古代积累财富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后代读书入仕。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之下,二代们的家世虽然有财富,但不齿于显摆,他们更愿意推崇自己是耕读传家。

(司马迁。IC photo / 图)疏于教养的二代们

纨绔子弟当然也有,而且都是因为疏于教养所致。

比如石崇就勉强算一个。这哥们儿的父亲石苞是西晋开国元勋,不过,石苞在临终分家的时候,却没给石崇半毛钱,他知道这儿子有出息,能够自己打拼出来。老爹毕竟是元勋,石崇入仕一路做到了散骑常侍。

有权有钱之后,石崇最大的爱好就是露富摆阔,当时整个晋朝的士族阶层都在醉生梦死之中。石崇曾和王恺斗富,王恺也不可小觑,他就是司徒王朗的亲孙子。所以这哥俩都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听说王恺家用糖水洗锅刷碗,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丝绸编制了四十里长的屏障,石崇就用绸缎编织了五十里长;晋武帝赐给王恺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石崇见了亲手把它打碎,还说这算啥,我还你棵更大的。可见,这就叫穷奢极欲了。

然而,彼时二代们的这种奢靡风气很快就导致了天下大乱。也难怪在开启了南北朝模式后,像陶渊明和谢灵运这样有抱负的二代们,不屑于跟这帮败家子为伍,不得不怀着满腔的愤懑寄情于山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