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的汉匈之战,以兵败而告终,为何最后反是匈奴活不下去

2020-09-07 21:37:57 作者: 汉武帝晚年的

一、汉武帝后期的汉匈之战,以兵败而告终,当时的汉朝差点崩溃。

汉武帝后期14年的时间里,汉朝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攻势,全部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公元前90年3月的浚稽山之战。匈奴人利用汉军主将李广利急进立功的心理,待其万里跋涉,疲劳不堪之机,连夜在汉军营前挖了一条数尺深的濠沟,然后在汉军背后发起突袭,汉军进退不能,七万将士全军覆没,李广利投降匈奴。

李广利败降匈奴,是为汉匈战争以来,汉朝遭遇的最大惨败,武帝从此不复出兵征讨匈奴,匈奴则再次夺取了天山北路地区。次年(公元前89年)匈奴狐鹿姑单于遣使要求和亲,并向汉朝索要米酒1万石,粮食5千斛,丝绸1万匹的岁币,武帝亦遣使答报。随后武帝不敢征讨匈奴,改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鬼神,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由于武帝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巡幸过多,征调频繁,又重用酷吏治国,导致全国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全国各地流民四起,甚至出现“人民相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的局面,秦朝灭亡的前车之鉴已历历在目。

社会的动荡和惨败匈奴的痛苦,也让武帝开始反思悔过,开始改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汉朝的国力得以恢复。司马光评价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正是武帝末年的悔改使汉朝接近崩溃的国力得以迅速恢复,避免了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可见当时的汉朝已经抵达崩溃的边缘,如果不是汉武帝临终悔悟,改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汉朝将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二、匈奴虽然取胜,但也损失惨重,想尽量避免与汉朝的战争

汉武帝早年取得对匈奴的巨大胜利,夺取了水草肥美的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给匈奴势力已经造成了重创,以后的匈奴再也无法恢复到以往神盛况。而匈奴虽然取得汉武帝晚年汉匈之战的胜利,但却没有占有汉朝的土地,与汉朝多年用兵,汉军每次征伐匈奴,深入腹地,穷追猛打,前后十余年,使匈奴的牲畜无法正常繁育,人民贫乏疲困至极。与汉朝的战争严重损耗的匈奴的实力,而草原上本来就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原受匈奴支配的附属民族,比如乌桓、丁零、乌孙等,趁机开始反抗匈奴。丁零人趁匈奴衰竭之机攻其北部,乌桓则进其东部,乌孙攻其西部,匈奴也意识到如果再和汉朝打下去,自己草原霸主的位置,必将被其他游牧民族所取代。

三、内部斗争摧毁了匈奴

汉初匈奴的强盛是因为冒顿单于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治体系,但没有任何政治体制的完美的。正如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发展都一定时间后,内部必然发生矛盾。同样,匈奴政权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稳定后,也出现了严重的内斗。

先是公元前85年,匈奴狐鹿孤单于病重,单于的母亲担心单于会传位给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左大都尉,便暗中派人杀死他,左大都尉的同母哥哥因此再也不去单于王庭。同年,单于病死,临终前决定将单于之位传给弟弟右谷蠡王。结果单于的正室夫人颛渠阏氏伪造单于命令,改立单于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右谷蠡王、左贤王得知后心怀不满,于是也率众离去,匈奴从此衰落。

而后,公元前62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去世时,匈奴的阏氏颛渠因与右贤王屠耆堂私通,在虚闾权渠单于病重后,颛渠阏氏先行通知右贤王,趁单于去世匈奴其他诸王尚未到达,颛渠阏氏便与其弟左大将立右贤王为握衍朐单于。

由于匈奴握衍朐单于来位不正,暴虐凶残,滥杀兄弟和国内贵族,最终导致匈奴上下离心,内部分裂,出现五单于争立的乱局。五单于率领各自部众相互厮杀,损失惨重,最后,失败的呼韩邪单于率领部众投靠了汉朝,被称为南匈奴。四分五裂的匈奴自然不是汉朝的对手,反而需要依赖汉朝来平定内乱。因此最大的威胁往往不是来源于外部,而是内部。同样当年晋朝如果没有内部的八王之乱,也就没有后来的“少数民族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