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李自成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
刘邦也好,朱元璋也好,在建立政权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根据地。刘邦在汉中,朱元璋在江南。
这个根据地面积大小不要紧,关键是对它的治理,等于是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国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朱、刘从中积累了治理国家的经验,也培养了管理人才,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府机构。
而李自成,起义十多年,一直是流动作战。“吃他娘,穿他娘,早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口号很是鼓舞人心。但是往深里想想,几十万大军要吃要喝,“不纳粮”,从何得到补给?
当然是抢。抢富户,抢土匪(山寨),抢官府,抢藩王。一个富裕的藩王,府藏金银可供大军消耗一年之久——问题是一年之后呢?全国有多少富裕的藩王,可以供你去抢劫?
没有根据地,没有征税,没有统治民众管理民众的经验。虽然打北京非常顺利,几乎是“兵不血刃”“望风而降”,但是进入北京之后的李自成,面对一个需要管理的国家,他忽然变得毫无经验了。
饱受诟病的“拷掠”政策,其实是“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另一个侧面:不向平民百姓征税征粮,只能向原明朝官员抢夺钱财。而官员、富户、百姓之间,并没有明晰的分界。被你拷打至死的一名官员,可能是另一贫民的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广泛的囚禁、拷打、甚至死刑,怎么可能不引起人心惶惶?
而靠拷打官员“追赃”获得再多的钱财,也不可能维持一个国家的长久统治。李自成却看不到这一点。——或者,他也看到的,却拿不出解决的办法。
一直到登基称帝,李自成还是一个游击队头领,而没有完成向国家领导人的转化。他手下的“文臣武将”,要么束手束脚,要么还是土匪头子,完成没有形成统治国家的体系。
这是明末,不是老庄理想的“小国寡民”时代了。没有一个高效的政府,甚至根本没有政府,李自成的统治注定要迅速失败的。
顺便说两句“没心没肺”的话:军纪败坏,还可能整顿。强抢民女,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朱元璋后宫佳丽如云,其中不逐蒙古妃子,难道她们都是自愿跟随?难道其中没有强迫之事?刘邦的戚夫人、薄姬,都是抢来的有夫之妇,就更不用说了。
国家大政上的失策,才是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