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那些“街头巷尾”的故事传说

2020-09-27 15:22:33 作者: 中山那些“街

中山,古称香山,南宋时设县建城,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城街巷里,历经了悠悠岁月、人事变迁,也流传下来段段故事,耐人寻味。

《香山县志·康熙十二年》里的香山县全图(中山市档案馆藏)

“铁城”之名的由来:秤土定县址

许多中山人都知道,历史上香山县城曾被称作“铁城”,而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流传着一段故事。

被寄生古榕环抱的城墙遗址。摄于2010年9月29日,拍摄者:彭天亮(中山市档案馆藏)

话说,香山获诏准设县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修建县城。城址选在哪里好呢?当时的两个选择是丰乐乡和仁厚乡。

丰乐乡,即今天的三乡桥头、平岚、乌石一带。那里有开阔的平原,是香山岛南北陆路交通必经之地,也靠近濠潭(今唐家)和濠镜澳(今澳门)港湾,利于出口。桥头村郑廷举、郑廷辅兄弟(其父为北宋天圣年间任广南东路通判的郑菊叟)是深孚众望的巨绅。

另一选择仁厚乡的仁厚里(今石岐),也是宽广的平原,县内南北水陆路交通的枢纽,又是通往广州的驿路的出发点。该乡陈氏三杰陈天伦、陈天觉、陈天叙(其父为北宋嘉佑年间原籍南雄府保昌县的武官陈文龙)的声望与桥头乡郑氏兄弟不相伯仲,且陈天觉时任寨官,正代行新设的香山县县令之职。

拱辰路的仁厚里。摄于2001年6月14日,拍摄者:高小兵(中山市档案馆藏)

陈天觉邀集乡人商议,两乡代表各执一词,争持不下。陈天觉是仁厚乡人,倒也不便说得太多。他当过京官,眼光长远,心中明白,县城设在靠山面水,并且实际上已成为与州府联系枢纽的仁厚乡,当然要比缺乏水运之利的丰乐乡有利得多。为了终止争论,他祭起古老却有效的“法宝”——堪舆(风水)之说。他对乡人说:“古语有云‘土重为贵’。我们可以取两地的泥土秤一秤,哪里的土重,就选哪里建城!”众人一致表示赞同。

香山开县先贤陈天觉像(中山市档案馆藏)

传闻,陈天觉在事前暗中派人把铁砂掺在仁厚乡的土样里,之后的“秤土”,当然是掺铁砂的泥土重,于是就商定在仁厚乡的仁厚里建城。这事传开后,新落成的县城也被称为“铁城”。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后人考究,实际的情况可能是仁厚里位于仁山山麓,属含铁颇高的红壤,自然要比三乡平原的冲积土要重。

在这个故事里,陈天觉是名门之后,而在另一个故事中,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介农夫。接下来,且看方塔街的故事。

方塔街的传说:陈天觉的聚宝盆

传说宋朝,在库充这个地方,住着一个姓陈名天觉的人,为人忠诚老实,不贪不婪,因为家里穷,替本村一家地主放鸭,挣几个工钱度日。

位于中山市东区库充的陈天觉夫妇墓(中山市档案馆藏)

一天晚上,陈天觉梦见一白发长者,手执拐杖,走至他面前告诫说:“这里本是东胜神州,香山之地,岛上盛产檀香,遍地鲜花,群仙常于此地歇脚,明天八仙邀游东海蓬莱仙岛在此经过,需你打救,此是天数,切记切记。”陈梦醒后,觉得奇怪,便谨记在心。

次日,陈照常放鸭,至坎水桥,遇见一乡里叔伯,便寒暄起来,叔伯有些郁闷说:“忙碌了一上午,没什么收获,只得八只小蛤(青蛙),真倒运。”陈听罢,暗自思量,莫非梦中八仙之事与此有关?于是,就跟叔伯说:“蛙虫小,让给我吧,我正有用处。”叔伯一口答允,便将蛙给了他。

陈对梦中事半信半疑,便将八只青蛙随手放生在了坎水河。谁知蛙竟不离去,蹲在一个瓦盆沿上又漂了回来。陈几次用赶鸭竿将盆推走,盆滴溜溜又转了回来。当他伸手想捉蛙时,蛙却全部跳入水中不见了。

事后,陈每日照常放鸭过日。一天,地主路过鸭寮,见谷子满地,鸭子却不争食,便大骂陈糟蹋食物。陈想起,自从用那盆盛谷以后,谷子好像一直都在,鸭子也总是吃不干净似的。于是,他将盆捧回家,放些铜钱下去。一夜过去,铜钱竟变成满满一盆。陈欢喜若狂,却又不敢声张。此后,陈便渐渐富裕起来。

后来,香山设县建城于石岐。东西北面靠山地,建城容易,但南面临一片开阔平洋,且有湍急的河流经过汇入,石块泥土填入水中即没,乡人无计可施。有人认为,此水必须用宝物方能镇住,于是访遍四方,得知陈家有宝盆。陈以乡民为重,献出宝盆,将盆盛泥土覆盖于水中,水竟慢慢平静了下来,南门城楼亦由此得以筑成。城楼上方还筑了一方塔,用以嗣宝气,让城廓永安。后来,楼下石板街被称为“方塔街”。这便是方塔街之名由来的传说。

民生路的方塔街。摄于2001年10月31日,拍摄者:刘志信(中山市档案馆藏)

莲塘街的传说:莲塘开花应中举

很久以前,石岐莲塘街姓郑的家族很大,相传郑姓家族中,但凡有人中了科举,莲塘中就会开出莲花来,中一个开一支,中两个开两支。有一年,莲塘忽然开出二、三十支莲花,郑姓家族的人见了十分欢喜,一传十,十传百,都说今年郑姓要发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