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隆子县:拿稳“菜篮子”脱贫有了新路子

2020-09-17 04:22:15 作者: 西藏隆子县:

光明网讯(记者乐通 赵金悦 李刚)坐落在西藏山南市南部、喜马拉雅北麓河谷地带的隆子县,海拔接近4000米。整个隆子县属高原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区,这里太阳辐射强烈,气温较低,而且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只有125天左右,农作物在这里很难存活。

近年来,得益于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承包经营的“菜篮子”工程,隆子县的群众不仅实现了“蔬菜自由”,还成为当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上有力的“助推器”。

隆子县“菜篮子”产业园区 光明网记者 李刚/摄

致富不忘乡亲父老,巴珠坚持打造隆子特色产业

走进“菜篮子”基地,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白色大棚展现在眼前,沿路两旁,彩色的格桑花在艳阳下盛放。

就在路前方,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巴珠在和工作人员交流着基地的近况。黝黑的皮肤也遮挡不住他坚定的眼神,“我们基地现有生产温室244座,园区占地259亩,一年生产250万斤蔬菜都没问题。”巴珠一边望向远方的大棚一边说。

生于1966年的巴珠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在他小时候连没有鞋穿,冬天也要去山上放牧,到现在他的脚上还有被冻伤的疤痕。“我初中的时候就决定药干一番事业,不让身边的人过穷苦日子。”巴珠说。

长大后的巴珠,开始到外地打工,几年后他已经掌握了许多施工经验,2005年他回到家乡组织成立了扎果村农牧民施工队,动员乡亲父老和他一起大干一场。

巴珠在“菜篮子”基地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有了坚定的信念作支撑,巴珠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的想法逐渐变为现实。一开始的施工队业务不断拓宽,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变身现在远近闻名的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目前为止,公司承包经营包括“菜篮子”工程、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在内的特色扶贫产业,还拓展了酒店管理、商贸批发市场等服务产业。

据 “菜篮子”的业务负责人达娃央金介绍,在她小时候,隆子县本地只能种出萝卜、土豆、白菜之类的简单蔬菜,从外县进口的蔬菜价格很贵,一般人也不会去买来吃。近年来得益于“菜篮子”基地的建成实施,隆子县的百姓在食用蔬菜方面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大家还开始研究起多样的烹饪方法了。“这对我们隆子县的群众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达娃央金说。

加入“菜篮子”工程,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能明显感受到家乡生活巨变的,还有“菜篮子”基地的工作人员群培。

群培是山南市隆子县“菜篮子”工程园区的一名技术员,今年42岁的他皮肤黝黑,但是精气神十足。谁也不曾想到,对眼前这片大棚蔬菜了如指掌的他,两年前还是在山上靠放牧和种地为生的农牧民。

原来,群培一家4口住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的雪沙乡普卓村,女儿14岁,儿子13岁,一家人就靠一亩青稞地勉强维持生计。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经常需要到医院买药,慢慢地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本来家里的劳动力就不多,群培也不忍心让孩子辍学,日子一度陷入困境。

2017年,转机出现了。群培一家参与“易地搬迁”住进了宽敞明亮独家小院。近年来,群培的身体也开始慢慢恢复。同年,他主动报名进入“菜篮子”基地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他就已经学会了施肥、培土、育苗、操作农机具等技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

手捧园区香甜蔬菜的群培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现在,群培的妻子也从外地回到家乡的“菜篮子”基地上班了。“现在我一个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我们两口子加起来一个月也能有8000多元左右”群培说,“而且孩子上学、我们上班都很方便”。群培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但是,自从2016年隆子县成立了“菜篮子”工程,还有一批来自湖南援藏工作人员亲临现场教当地群众蔬菜培育技术,隆子县从此实现了“蔬菜自由”。达娃央金就是第一批参与培训的人。“当时我就是边学边教,一个月就能熟悉基本操作了。现在我们同样也会对新来的贫困户进行培训,学会了就可以上岗。”

“菜篮子”园区大棚内忙于摘瓜的贫困户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园区目前已经带动370名建党立卡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去年没人还能分红1000元。”达娃央金说。

从依赖进口到“蔬菜自由”,如今的隆子县已经不再是曾经的“三人乡”,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的人们正走在奔小康的路上,继续创造更加富饶的幸福家园。